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吴越拟鲿”

来源: 半月谈
2024-06-03 22:54:24

  中新网丽水5月20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日前,国际学术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刊发了论文,确认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新鲇鱼,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Tachysurus wuyueensis”,中文名为“吴越拟鲿”。

  “2020年9月,我们在由保护区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科考项目中首次采集到这种鱼,当时渔网里有一群小鱼,除了优势种光唇鱼之外,还有九龙山常见的盎堂拟鲿等,但是有几条拟鲿特别不一样,身体细长,也没有盎堂拟鲿身上的斑纹,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未被记录的物种,赶紧采样,同时科考队成员也潜水拍摄了活体照片。”新物种发现者、浙江自然博物院博士袁乐洋说。

  袁乐洋表示,后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确认其为一种没有被记录报道过的未知物种。随后,九龙山管理中心科研站的科研人员也多次记录了该鱼类的身影。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介绍说,吴越拟鲿隶属于鲇形目,鲿科,是人们常吃的“黄辣丁”——黄颡鱼的近亲,但是和广泛生存于江河湖泊的黄颡鱼不同,吴越拟鲿是严格的溪流鱼类,生存在水质冷凉清澈,密布卵石的溪流源头水域,夜行性,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为食。

  由于吴越拟鲿对生活环境选择苛刻,限制了它们的扩散分布,使得它们栖息地碎片化,难以被人们发现。“新 物种的存在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保护区对区内环境的严格管理,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为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契机。”袁乐洋说。

  据了解,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丽水市遂昌县西南部,保存有600公顷以上的原生林和老龄林以及其他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也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

  自该保护区建区以来,科研团队和专家先后在九龙山区域发现了九龙棘蛙、九龙新蝎蛉等11个动物新物种,以及九龙山榧、九龙山景天、九龙山凤仙花等39种植物新物种。(完)

  今年,书架上又增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夫人彭丽媛和女儿的合影。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4/2386720064741870232.jpg" alt="" />

  在月球样品研究的实验室,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正在对月球样品进行研究分析。

  中国人民质朴。一名短发姑娘,戴上拳套,夺回曾经失去的UFC世界冠军金腰带,并当选MMA(综合格斗)年度最佳女选手——她是张伟丽,出生在河北邯郸的小村庄,带着满身伤痕,一次次收获世界的惊叹。一位中年汉子,从青年时代追逐航天梦想,25年人生路上一次次“备份”,却从未放弃和退缩,终于迎来自己的飞天时刻——他是邓清明,从遥远的太空向这蔚蓝星球挥手,他说:“天空无痕,鸟儿已飞过;水面无波,鱼儿已游过。”两名普通工人,在强震落石中逆行奔跑,开闸放水排除了溃坝险情,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他们是甘宇、罗永,都是平凡的中国人,有着善良的心,做着勇敢的事。

  根据赛程安排,中国女足同英格兰、丹麦以及附加赛B组的胜者(塞内加尔/海地/智利)分在同组。

  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马连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