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博物馆“掌门人”聚杭州 建言博物馆创新发展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02 17:09:21

  中新网杭州3月25日电 (张斌 王题题)3月25日,2024博物馆创新力建设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博物馆馆长等负责人和专家代表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博物馆创新发展之道。

  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作为必去的“打卡点”,博物馆游热度持续攀升,“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潮流,热门场馆常常一票难求。

  那么,此背景下,博物馆该如何接住“热度”,谋求高质量发展呢?

  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看来,创新就是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固有的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强大功能;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博物馆实现变革跃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资源,激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自强;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博物馆融入时代发展主流,赋能民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表示,创新的本质是突破,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因地制宜,发现或产生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一家博物馆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比如该博物院为了满足游客夜游博物馆的需求,打造的浙江首家“24小时博物馆”,既丰富了在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便利外地游客共享文化新空间和新体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近年来,数字技术在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展览“多”起来、文化“火”起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该馆基于“陕西历史文化体验馆”项目,借助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营造全新的历史文化元宇宙体验场景,更好地 利用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尝试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博物馆的“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以更加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方式传承中华文明,取得了良好反响。

  此外,他还指出,未来博物馆可能不只是历史文物的内容载体,而是泛化成为一种文化集合体,成为不同圈层受众的历史文化体验场所。(完)

  2013年,地球科学领域多名院士和专家曾致信相关部门,提出“将地球科学基础纳入中学教材”的建议。专家认为,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资源、地质等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相关知识较薄弱。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学阶段非常重视地球科学教育,专门设置了相关课程。

  “在阿里云搬迁之前,办公楼租金4元/平方米/天可能都租不到,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友好的。”上述人士表示,租金能下降,正好挤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从租售比来说,2.5元/平方米/天才是合理的。”

  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重视。2017年9月起,全国范围内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纳入必修。在周忠和看来,这已是国内科学教育一次很大的进步。在他看来,中学的科学教育本应承上启下,与小学做好衔接,在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前,锻炼思维方式,但“目前明显是脱节的,科学教育还不够完整”。

  2021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其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的垄断行为处罚182.28亿元。对于地方来说,也开启了平台经济监管元年。

  周忠和认为,青少年对地球和空间的认知乃至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地理课,但伴随地球科学其他分支的发展,现行中学地理课程,难以容纳其他分支学科的内容。

  医疗队队员抵达商船后,对患者采取中医正骨和针灸进行治疗,并为该船患有腕关节挫伤和颈椎病的2名船员进行医治。经过治疗,面瘫患者面部基本恢复正常,另外2名船员的病情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林玮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