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十问十答|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9 06:03:34

  中新网6月18日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出品“新质生产力十问十答”专家谈栏目,邀请权威专家解读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举表示,未来产业,从字面上看,关键词是“未来”二字,是在下先手棋,它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各国战略必争之地。

  李玉举认为,未来产业具有自身独特的三方面特征。

  一是前瞻性强。从技术水平来说,总体处于萌芽期或起步期,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颠覆性。比如,量子计算方面,目前约有10多种技术路线,但部分技术路线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依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这决不是说未来产业就不可捉摸、是无根之木,而是说未来产业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应用场景不可估量,往往是指数级、巨量级的。

  二是融合度高。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有两点,一点是新兴技术和各领域创新成果传播速度和广度要远远超过前几次工业革命,另一点是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一定程度上说,未来产业将更多地跨系统、跨领域,具有更强的通用性。

  三是塑造力大。未来产业是大国竞争的新赛道新领域,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氢能储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赛道相近、竞争激烈,这就要求有长远谋划、超前布局、超常规举措,方能胜出一筹。

  李玉举指出,布局未来产业要抓住一些关键重点。

  一是明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产业链条上中下游选一段、软件硬件方面选一边、特色优势新材料选一种”,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巩固和强化领先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要抓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这是“金种子”;用好大国所独有的应用场景优势,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应用场景基地等,助力加快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采取“里程碑式”管理方式,营造激励年轻、宽容失败的氛围,助力更多创新成果涌现。要围绕“链”“圈”“群”做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创新生态圈,形成未来产业集群。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形成攻关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 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激发各类企业积极性。

  三是处理好未来和传统的关系。注重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注重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里河”工作室)

  一天前,申军良给两名案犯写了一封信,希望对方家属能够转达。信中写道:“从2005年1月4日,申聪被你们入室抢走的那一刻,到今天已经是18年3个月零22天。我对你们一直是愤怒,曾也无助,被你们带走的这3个孩子的家庭,仍然在痛苦中挣扎,最后的善良留给他们好不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已连续多年在两会上呼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研究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差距。

  数据显示,2022年神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跃上3000亿元台阶,达到3863.0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全年原煤产量达到3.26亿吨。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最主要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6年专门开辟了一类更长期资助——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其目标是“聚焦前沿、突出交叉”,主要资助对象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多学科交叉团队,进行“五年+五年”的滚动支持,最初每五年提供2亿元经费,如今降为6000万元,但相应扩大了资助范围,每年支持的团队也从三四个逐步增加到十几个。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国家三令五申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破五唯”,尤其不要“唯帽子”,但问题是到了基层,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研究机构,都是凭“帽子”发钱,不可能不重视,甚至研究机构为维持自身更好运营,也会鼓励研究员多申请各类人才、科研项目,单位内部的排名或奖惩也都和项目直接挂钩。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635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859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015人。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当月,全国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21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28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810人。

谢凤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