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已有创新药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上市”

来源: 知识网
2024-06-15 16:39:14

  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黄果在吹风会上答记者问时有上述表示。

  黄果介绍说,据统计,2022年至今,国家药监局累计批准创新药品82个、创新医疗器械138个,仅今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创新药20个、创新医疗器械21个。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处于全球前列,中国的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可期。

  他介绍说,在健全鼓励创新机制方面,国家药监局针对重点产品,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改进和加强沟通交流服务,让注册申请人及早夯实研究基础,可以“少走弯路”;同时,持续贯通“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等四条快速通道,加速推进临床急需、重大疾病防治等新药的审评审批。

  黄果表示,在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面,国家药监局将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儿童用药、罕 见病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疾病防控急需疫苗和创新疫苗等纳入加快审评审批范围,鼓励以临床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

  他表示,以公众关注的罕见病治疗药物为例,“2022年批准上市3个,2023年批准45个,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24个”。罕见病治疗药物上市数量大幅增加,让很多罕见病患者不再无药可治,能够切实受益。

  在接轨国际审评标准方面,黄果表示,从2017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以来,至今已经采纳实施了全部68个ICH指导原则。这意味着中国药品审评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也意味着中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可以更多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还意味着全球同步研发的新药可以按照同样的规则在中国同步申报、同步上市。

  在2022年权益投资承压的情况下,今年,险资对宏观经济和权益市场趋势的分析,以及他们将采取的投资策略备受市场关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险资机构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宏观经济走势将好于2022年,人们的预期好转,信心增强,权益市场走势更加乐观。在投资策略上,大部分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将加仓权益投资,并期待取得更好的年度投资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沉寂多时的“黄马甲”运动也试图卷土重来,计划本周末在巴黎市中心举行游行抗议活动,反对退休制度改革。“民意关”是相关改革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关口。

  后来,他在天津生活8年,亲身经历了老工业城市的蝶变。

  本着“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服务宗旨,中关村海关运用大数据技术“化繁为简”,将每年人工梳理、核对减免税货物明细的工作,转变为系统按监管要求自动提取、自动比对。申请单位只需要补充填报货物使用地点及使用情况等信息,即可在线完成年报申报工作。

  此前,为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青海省海东市各养殖基地提供优质饲草,上述公司计划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进口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应妮)“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5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共展出青年画家80余件新作,旨在全面展示艺术家近年来的视觉艺术积累与个性表达。

王俞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