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来源: 直播吧
2024-06-10 18:18:30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 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期间,“生生不息大运河——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

  此次展览围绕中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全面展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呈现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展览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场景”为基调,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展示具有大运河文化精髓和代表性的非遗品牌作品、非遗设计转化商品,以及非遗旅游融合、非遗教育研学等案例成果和经验分享。

  展出期间,来自大运河畔的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连珠展示泥猫制作。

  该习俗距今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把半山泥猫放在蚕房护蚕,吓唬喜欢吃蚕的老鼠以免遭鼠灾,是江浙等地蚕农的一大习惯。新时代,半山泥猫成为装饰品重获新生,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不少消费者喜爱。

  “大运河文化的赓续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沿岸人民世代相守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参与策展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王心怡说。

  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将达到283场,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4日,最迟持续至7月7日。(完)

  <strong>“可能有20多万人被困废墟”</strong>

  <strong>【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消费市场“暖起来” 经济发展“跑起来”</strong>

  综观这些年云南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许多都集中反映在烟草、玉石、能源、矿产等特色资源领域。“我们深刻剖析近年来重大腐败案件反映出的共性问题,把每一起案件、每一种状况都与云南整个政治生态结合起来,对问题产生发展的‘气候、土壤、条件’等深入思考研究,深入分析形成机理,着力加强‘烟、茶、玉、矿’等重点资源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冯志礼说。

  <span style="color: #888888;">华宝证券营业收入按照经营分部划分情况 来源:华宝证券招股书</span>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刘军表示,是否恢复跨注册协会转让尚未最终确定,虽然这只是针对中甲、中乙俱乐部,但俱乐部之间也有分歧。如果最终确定恢复,那也会制定细则,迁出和迁入都要征得相关地方协会、地方体育部门、地方政府的同意,还要看迁入地对俱乐部的支持条件、相关政策等。

陈彦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