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一心一“艺”新青年

来源: 看看新闻网网
2024-06-04 15:11:12

  从青涩到老练 ,从懵懂到坚定。一方天地、一双巧手、一副嗓音,将中华文化,藏于日常。

  如今,年轻人正继承祖辈的智慧,用自己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

  在他们手中,织锦、面塑、剪纸等“老物件儿”摇身一变,成为大众喜爱的“潮玩”;在他们的视频、直播中,传统文化正通过网络频频出圈……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传承使命,这届青年守“艺”人能有多赞?

  3000颗坚果壳做黄金盔甲,68个易拉罐仿制苗族全套头饰,耗时两个月用花丝镶嵌仿制霸王别姬虞姬如意冠,所有常人想不到的创意、不敢想的创作,在手工匠人雁鸿手里全都成了真。

  从2018年9月发布第一个视频制作绒花,到用易拉罐还原《甄嬛传》里华妃头饰,一个全凭热爱的文化爱好者,走上了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道路。

  与“野生派”雁鸿不同,郎佳子彧出身于面人世家,然而这位年轻传承人却寻找偏要寻找“野生感”。

  在他手里,“面人郎”可以是传统题材《山海经》,可以是体育大咖《科比名人堂》,可以是卡通形象《玲娜贝儿》,可以是动漫形象《雄狮少年》,他还让“面人郎”跨界联名运动品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注意。

  穿在BJD(球形关节玩偶)身上的苏绣服饰、进入游戏世界的苏绣团扇、“绣”在耳机上的苏绣图案……非遗苏绣传承人张雪,打破“次元壁”,让传统文化成为时尚宠儿。

  “把传统的苏绣融入现代的生活,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愿景。”张雪骄傲地说。

  古老的中华文脉源远流长,诗歌、小说、戏剧、舞蹈、音乐、绘画、书法、戏曲、电影,文化文艺如百花齐放。古老的技艺与文化,给了年轻人自信的底气,更给了他们发展的空间。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加入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队伍。他们尊重传统拥抱创新,中华文化在他们手中得以传承,更焕发新的活力。

  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目前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超99%的项目拥有了持续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据平台数据分析显示,现在非遗短视频创作者年龄以“80后”“90后”为主,而非遗内容观众和非遗产品消费者则以“90后”“00后”居多。

  一心一“艺”,亦是一心一意,广大青年传承人,传承的是文化艺术,展现的是发展创新,他们以年轻态的表达,诉说新时代文化传承新篇章。

  来吧!同做一心一“艺”新青年传承人,同心、同力、同行,共同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品 现代快报/现代+ 中共常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监制 郑春平 姜玉涛

  策划 孙兰兰陆炜

  统筹 周晓翔 陈渊李梦雅

  记者 宋经纬 王子扬

  设计 李丹

  据他估算,此行三个月左右时间,算上机票酒店,他的全程花费总共约4万元至5万元。

  <strong>(台海观澜)如何高质量建设涉台经济合作园区?福建省人大代表助解“成长的烦恼”</strong>

  据报道,1月13日下午,满载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的货车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出,送往全国。当天23时58分,国药控股广州公司、国药控股北京公司分别将药品送达医疗机构,完成全国首单配送。

  活动中,福州市广场舞协会、市福州语歌曲协会、台江区老年大学的文艺爱好者们用军鼓、舞蹈、独唱、福州语演唱、电吹管合奏等形式多样的表演,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阵阵欢呼。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4/3871133866.png" alt="“世界能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游客真是太好了!”"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开创“防震减灾+”服务新局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引导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利用市场机制获取防震减灾服务;聚焦震灾风险防治体系的不同领域全方位地震安全服务,加快形成防震减灾服务体系;加大“防震减灾+”服务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建成国家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

陈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