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酒“探花”口子窖:业绩蓄水池持续“收缩”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03 17:36:11

  来源:证券之星

  2017年到2021年,口子窖一直稳居徽酒第二的位置,2022年,迎驾贡酒反超口子窖。这一年,口子窖明确了“加快迈入全国白酒第一梯队”的战略目标。据公开报道,2022年,口子窖请来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供五年战略规划。经过一年的努力,情况并未有预期的那般好。

  从发布的2023年年报来看,去年口子窖实现营收59.62亿元、归母净利润1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11.04%。尽管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未完成2023年预期目标——“营收增长不低于18%”。

  二级市场方面,5月22日至5月30日,口子窖股价持续阴跌。5月31日有所回暖后,6月3日再度翻绿。这种“上涨一日游,下跌很惨烈”的走法看上去就很泄气。

  证券之星注意到,面临激烈的竞争,口子窖不惜通过增加费用来抢占市场,其中在咨询服务方面越来越舍得花钱。然而现实问题却是:口子窖不仅没有回到徽酒第二的位置,且在2023年与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的“势差”进一步拉大。

  不仅如此,作为白酒上市公司的“蓄水池”,口子窖合同负债已连续第四年下降,2023年仅有2020年同期一半的水平。

  01

  去年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

  口子窖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白酒的生产和销售,公司生产和销售口子窖、老口子、口子坊、口子酒等系列品牌产品。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口子窖实现的营业收入约59.62亿元,同比增长16.1%;对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4%至17.2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6.98亿元,同比增长10.75%。

  对于去年收入增长的原因,口子窖表示主要系公司高档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所致。

  从财报来看,口子窖收入主要来自高档白酒、中档白酒和低档白酒三大产品。2023年,口子窖高档白酒销售收入达56.78亿元,同比增长16.58%;中档白酒销售收入为7631.08万元,同比下降19.76%;低档白酒销售收入为9473.35万元,同比微增0.72%。

  在高档产品实现增长的同时,口子窖的中档白酒销售下滑。有分析认为,口子窖受限于品牌影响力,高端产品对中低档产品的带动效应有限。

  虽然口子窖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但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

  不仅如此,依照此前公告的资料,口子窖2023年预算营业收入约60.59亿元,比2022年增长18%。如今看来这一预期目标未能兑现。

  这一背景下,口子窖依旧做出2024年营收比2023年同比增长18%的销售预算目标。

  证券之星注意到,尽管口子窖预期目标未能兑现,但不影响“金手铐”计划的首期解锁。根据口子窖2023年3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其第一期40%的股票解禁要求是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5%,或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去年口子窖营收同比增长16%,业绩考核达标。

  02

  与两大徽酒收入差距拉大

  对比徽酒同行不难发现,口子窖与古井贡酒、迎驾贡酒两大竞争对手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徽酒“四朵金花”中,古井贡酒稳稳占据徽酒龙头位置,且已经步入两百亿阵营。据2023年的财报数据,古井贡酒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02.54亿元,同比增长21.18%;归母净利润45.89亿元,同比增长46.01%。

  迎驾贡酒2023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22.07%;归母净利润为22.88亿元,同比增长34.17%。

  从营收增幅来看,古井贡酒和迎驾贡酒2023年的营收都超过了20%,口子窖稍显逊色。

  早在2017年时,口子窖曾经稳坐徽酒老二的位置。2017年,口子窖实现营收36.03亿元,高于迎驾贡酒的营收31.38亿元,低于古井贡酒的营收69.68亿元。

  2022年,口子窖被迎驾贡酒反超。当年口子窖的营收为51.35亿元,迎驾贡酒营收为55.05亿元,二者收入差距是3.7亿元。2023年,口子窖与迎驾贡酒的营收差距拉大至7.58亿元,差距翻倍。2023年,古井贡酒的营收则是口子窖收入的三倍以上。

  这种“势差”,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古井贡酒收入82.86亿元,迎驾贡酒收入23.25亿元,口子窖收入17.68亿元,与前两者的收入差距分别是65.18亿元和5.57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继续拉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口子窖收入规模落后古井贡酒、迎驾贡酒,与各家酒企都在争相竞逐的全国化有关。

  2020年至2023年,口子窖在安徽省内收入占比分别为80.1%、82.1%、82.43%、83.81%。四年里,其在安徽省内收入占比合计提升3.71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口子窖在安徽省外收入占比分别为19.9%、17.9%、17.57%、 16.19%,四年里下滑了3.71个百分点。

  可见,口子窖在安徽省内的表现优于省外,但也暴露其在全国市场布局的短板。

  03

  合同负债四连降

  公开信息,“口子窖2022年以来明确‘加快实现百亿口子,进入全国白酒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

  据公开报道,麦肯锡是从2022年开始服务口子窖的,它被描述为口子窖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联合制定了战略目标:未来5年,要在销售额、品牌影响、渠道欢迎度等方面力争徽酒头部。

  两年过去了,口子窖不但没成为徽酒头部,反而退至第三名。

  口子窖2023年年报中不难看出,费用的提升成为拖累了业绩的一大因素。2023年,口子窖管理费用4.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五成。同期,迎驾贡酒的管理费用为2.09亿元,同比增加9.3%。

  口子窖表示,管理费用的增加和折旧及摊销、咨询服务费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相关。

  拆解来看,去年口子窖管理费用项下:折旧及摊销费用为1.32亿元;咨询服务费为3826.91万元;股权激励费用为3388.61万元,上年同期无此项支出。可见,增幅最大的就是咨询服务费。

  证券之星注意到,三年来,口子窖在咨询服务方面越来越舍得花钱。

  数据显示,2021年,口子窖的咨询服务费仅为301.24万元,2022年增至1288.87万元。2023年咨询服务费的支出已较2021年翻了11倍。

  另一方面,口子窖2023年销售费用为8.27亿元,超过了迎驾贡酒的5.81亿元。这说明了面临激烈的同省竞争,口子窖需要通过增加费用来抢占市场。

  众所周知,作为白酒上市公司的“蓄水池”,合同负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酒企的市场号召能力与渠道议价能力,也是经销商打款意愿的重要表现。

  对应到口子窖身上,渠道的拿货意愿并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滑。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3年底,口子窖的合同负债余额为3.97亿元,连续第四年下降,仅有2020年同期一半的水平。2024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余额为3.75亿元,较去年年底指标进一步下滑。

  日前,口子窖召开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谈及2024年白酒行业的发展,董秘徐钦祥预判,今年比去年更难,白酒产能还要继续下降,这与消费结构有关系。

  徐钦祥还谈到,面对白酒行业产能连续下降和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全国化是必然的趋势。近两年口子窖布局省外市场,在西安、武汉、长沙、济南、福州等地都有布局,但规模相对较小。口子窖鼓励经销商大胆去做,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推动市场的扩张,这也使得口子窖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但徐钦祥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宣传投入是必要的。未来口子窖会按照既定的方案和目标,循序渐进地往前走。(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责任编辑:何俊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27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粤剧院新址内的红线女大剧院1月27日(正月初六)迎来首批观众。剧场内锣鼓铿锵,《大展鸿“兔”迎新春》专场演出正式拉开“粤韵飞扬——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序幕。

  据悉,春节期间,涠洲岛旅游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农贸市场计量器具专项检查、餐饮行业专项整治,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短斤少两、欺客宰客、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理消费投诉举报,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立消费维权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加强日常监管,提高节假日期间执法检查频次,畅通投诉举报通道,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接收处理消费投诉举报,让群众特别是游客买得放心。同时,组织商户签订《不欺客不宰客诚信经营承诺书》,发放《关于规范海鲜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的提醒告诫函》,督促经营者诚信经营。1月20日-26日,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1人次,检查市场经营户137户,挂“黄牌”1户,让不诚信经营商家“亮丑”。

  第二批政府消费券在春节期间持续发放,助力节日消费,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9328万元,撬动消费32亿元,撬动比超过1:35。

  比如,对投屏画面的清晰度划分,低等级会员只支持480P清晰度,要想实现4K画质,需要充值到更高等级会员;再比如,有的平台会限制会员账号的登录终端,在手机或平板上注册的账号,在电视端就无法使用,只能另外开通电视端的会员账号,才能继续观看该平台的相关内容;还有的对付费内容和目标群体加以区分,体育赛事要开通“体育会员”,看动画听儿歌要开通“幼儿会员”……总之,花钱购买一个基本的普通会员远远不够,如果临时想投影大屏,或者多看一场体育赛事,都需要额外付费。如此繁琐复杂的“套娃式”付费制度,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记者日前在取景地之一“有风小院”采访时发现,小院门口已经挤满了游客。

  “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GDP增长3%,经济减速但并未失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涂正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