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专家:人才培养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应用成关键

来源: 能源网
2024-06-03 15:14:59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其背后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数字人才培育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显示出重视。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的缺口仍较大。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仍在不断扩大,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涌现,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梅杰同样关注到了这一趋势,他提到,在五年前企业可能会认为数字化是IT部门中十几个人的事,但现在大部分企业会要求企业管理者及业务骨干都具备数字化能力。据他观察,企业数字化人才的比例从原来的10%,到现在变成40%或50%甚至更高。

  不过他亦指出,当前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 问题是,员工学习数字化技术之后如何具体应用并有实际产出,这也是数字化工具在企业中落地产生价值的过程。

  对此,梅杰认为可以借助“杨三角”理论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更高效培养数字化人才。该理论模型由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三方面组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员工思维可代表是否具有学习数字化技术的意愿,员工能力意味着是否具有数字化能力,员工治理则代表企业是否能提供数字化平台让员工发挥所长。

  借助这一模型,梅杰建议,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时首先需要激发员工的数字化学习意愿,同时配置合理的企业员工能力建设计划,并借助数据工具平台降低员工的学习门槛和时间周期。

  在我国万米载人深潜处于最关键的时刻,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设在三亚市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看望科技人员和考察科技创新情况。他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身为北京民建会员、数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云从事的工作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密码技术对网络数据实施多维度的安全保护,使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够做到安全地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30/431229953003270142.jpg" alt="" />

  19日下午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将详述相关安排。(完)

  近年来,“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西安1月19日电 (高铖 通讯员 高星宇)春节前夕,国铁西安局西安工务段在新丰镇站开展设备集中整治。70台大型机械、1000多名“铁军”奏响设备检修“交响曲”,为春运期间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姜盈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