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文化村长”种下文化也种下信心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1 23:19:41

  【文化评析】

  作者:陈红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前不久,关于内蒙古乌兰浩特“文化村长”在乡村“种”文化的故事引发不小的关注。在当地,艺术团长、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等当起“文化村长”,将众多文艺项目带进乡村,调动村民们成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热闹人”。在“文化村长”的带领下,文艺创作、文化会演、歌咏比赛、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齐上阵,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悠久深厚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气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之后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由此观之,“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探索正是凝聚力量共促乡村文化繁荣的应时和务实之举。

  “文化村长”所到之处,文化的种子被种下,不断滋养着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文化村长”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党史理论宣讲、国学经典诵读、非遗手工制作、排舞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送去高质量的精神营养,还在“送文化”的同时“种文化”,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组织村民创作接地气的乡村主题文艺作品,让文艺之花绽放在乡村沃土上。

  让村民们从“学文化”变成“用文化”、从“当观众”变成“唱主角”,“文化村长”所激活的实践创造和制度探索,让乡村成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闪耀舞台,更好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交流,也推动了乡风文明,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多动能。

  “文化村长”在以文促旅、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实践中,一些地区的“文化村长”还以文化搭台赋能当地产业发展,比如通过文化活动助力招商引资、线上推介,借助文化的力量帮助驻地村解决产业发展、品牌推广、设施改善、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走出去”。挖掘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艺术村庄……多地在“文化村长”的助推下,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极大提振了当地群众 的文化自信和发展信心,激发了更多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关键要素。立足地方特色和文化优势,设立“文化村长”,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2022年,文旅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有效人才制度”,会聚各方人才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文化村长”作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种探索对我们不无启示,我们还应积极开辟更多路径,引导企业家、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高校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投资兴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村长”这一创新探索令人振奋,不过在推而广之的过程中也需坚持因地制宜,不宜生搬硬套。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选派招募“文化村长”,如何协调“文化村长”所需的文化资源,都需要全面评估当地的文化资源条件、文化发展禀赋以及民众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文化村长”探索的初衷在于发挥乡村文化建设领军人物的作用,因此在“文化村长”遴选中,不一定非要讲究名人效应,也不一定非要从外地选拔派送,本地文化达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同样值得珍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各类文化资源盘活用好,让村民精神生活富起来,让乡村文化“火”起来。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696例,其中境外输入219例,本土25477例(广东4816例,重庆4575例,北京2731例,山西1361例,黑龙江1167例,陕西1009例,四川879例,云南708例,新疆625例,山东623例,江苏546例,上海524例,天津496例,青海481例,湖南452例,浙江408例,湖北387例,内蒙古380例,广西378例,吉林353例,辽宁335例,宁夏328例,安徽317例,福建312例,甘肃232例,贵州229例,河南222例,河北195例,海南172例,江西170例,兵团39例,西藏27例)。

  毛宁: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一年来,全线开通24个客货运站,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货物1120万吨,货物品类从10多种拓展至1200多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2月3日,中老铁路首列全铁路运输水果冷链班列开通,来自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优质农食产品,将借助中老铁路通关快捷、国际货运规模化的优势,更加安全、快速地销往中国市场。

  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教研室主任杨尚东告诉新京报记者,西南政法大学提交立法建议时,希望能在文本中单增一条支持全国监察法学科的发展,该建议被全文采纳:“国家加强监察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监察专业或者开设监察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监察官后备人才,提高监察官的专业能力。”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云南纪检监察学院纪检监察方向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宪法学、中国法律史等4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法律职业伦理、监察法学等3门专业基础课程,纪律检查概论、监察调查等13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课程。

  “再见,德国人,连续第二届世界杯要跟你们说再见……德国足球又到了重新上路的时候。他们曾经获得过辉煌,但是中间经过低迷,他们又重新回来,但是现在是他们再次寻找前进方向的时候。”

  一是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5条、第1000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且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例如,叶某等诉某信息公司名誉权纠纷案中,某信息公司篡改叶挺烈士革命诗作,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伤害烈属感情,叶挺烈士近亲属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承担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以及支付精神抚慰金等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可以是英雄烈士的近亲属;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邱俊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