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父子接力 广西花灯艺人匠心守“年味”

来源: 大河网
2024-05-31 11:40:59

  中新社南宁2月8日电 题:父子接力 广西花灯艺人匠心守“年味”

  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虾灯、天鹅灯、锦鲤灯、菠萝灯……走进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菠萝岭社区花灯艺人黎达的花灯制作室,大大小小的手工花灯挂满屋子,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龙年春节即将到来,我正在赶制生肖龙灯。”黎达说,花灯是手艺,更是传统,承载着人们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他每年都会制作生肖主题花灯向社区民众展示。

  花灯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在南宁菠萝岭、石柱岭、水街、解放路等地,一直盛行春节民间闹花灯习俗。其中,菠萝岭是南宁非遗花灯技艺传承较悠久的社区,当地居民自发举办了20余届花灯节,每年吸引逾10万民众前来赏花灯。

  黎达今年60岁,自10余岁开始跟随父亲黎炳生学习制作手工花灯。父子俩精湛的花灯制作手艺在当地颇有名气。多年来,在菠萝岭社区花灯节上,父子俩制作的大型主题生肖花灯格外抢眼,吸引民众争相拍照。

  “我从小就看父亲做花灯,无论是传统的宫灯、花篮灯,还是花鸟鱼虫灯、飞禽走兽灯,父亲都能做出来。”黎达说,父亲做花灯一做就是70余年。受父亲影响,他也对手工花灯产生了浓厚兴趣。

  手工花灯的制作工序复杂,从选材、扎骨架、糊灯身到贴装饰,都需要人工慢慢打磨。一个 人制作一盏普通的花灯需要两三天时间,制作一个大型花灯则需要几个月。

  近日,在中新社记者到访之际,黎达正在扎生肖龙灯的龙头骨架。“一条约7米的龙灯需要分段完成,分别制作各个部位的骨架,再组合在一起。”黎达说,要选用柔韧度较好的竹子,将其削制成3毫米至4毫米宽、不同长度的竹篾,而后根据花灯造型,以交叉方式编织完成骨架。

  在传承父亲传统手艺的同时,黎达对花灯制作技艺进行了改良。他用纱布等材料裱糊,并将水墨画、书法、喷漆、雕塑等艺术形式与花灯相结合,采用声光电等技术,让花灯更耐久、颜色更艳丽、造型更新颖。

  “做花灯是一种情怀,最重要的是兴趣和恒心,还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黎达认为,将花灯融入生活,不断创新发展,才是活态的传承,花灯才能绽放蓬勃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

  日常生活中,黎达随时随地为花灯制作搜集素材。为了制作形态逼真的锦鲤花灯,他经常跑去市场观察鲤鱼的动作姿态,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通过比对确定最终想要的造型。他说,很多时候他用于观察的时间比制作花灯的时间还要多。

  “父亲在2022年去世了,他临终嘱托我一定要把花灯手艺传下去。”黎达说,从父亲身上,他看到了一个花灯手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被父亲“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他有义务和责任从父亲手中接好“接力棒”。

  一盏花灯耀千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灯走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带去喜庆的中国年味,受到海外民众的喜爱和关注。近年来,黎达积极参加各类花灯展示活动,向来自东盟国家以及法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外籍人士传授花灯制作技艺。

  “花灯传承,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只要有人想学,我一定倾囊相授。”黎达说,今年1月,他收了2位女徒弟。他还经常走进校园课堂,把花灯制作技艺带到孩子们身边,让传统技艺在手把手的传授中延续。(完)

  罗湖管制站的通道仍分为三类——香港市民、访港旅客和职员通道,站内贴满指示及横额,如“罗湖站以新面貌,服务跨境乘客”“罗湖站到金钟只需要44分钟”,向市民展示罗湖站在这三年间的“成长”。

  作者 戚亚平 包伟

  具体上,江苏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支持企业坚定信心、聚焦主业、精耕细作,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2025年,江苏计划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0家以上。

  “上次来北京还是2006年拍摄电视剧《岁月风云》。”香港女演员黄淑仪介绍,她在出发前特意看了《航拍中国》第四季作为旅行“功课”。喜爱冬季运动的她对于北京冬奥会仍念念不忘,“最期待的就是首钢园,能办冬奥一定错不了。”

  “通过实地参观‘侨梦苑’展示中心和听到推介后,感受到这里确实机会很多。”阿根廷江西总商会会长刘芳勇表示,接下来各个境外商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合作,同时利用自身海外优质资源积极推介红谷滩“侨梦苑”。

  2月6日,香港春意渐浓,位于粉岭中心附近的红花风铃木绽放,吸引市民前来赏花拍照。

章宜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