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合奇 “野骑之旅”何以成新宠?

来源: 杭州网
2024-06-17 21:45:32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16日电 (陶拴科乌兰别克·阿迪力)时下,“野骑之旅”正在新疆阿合奇县悄然兴起。

  “野骑之旅”顾名思义就是野外骑行旅游,游客骑马穿行于山川、草原、荒漠、河流间,在这一过程中领略天山腹地的大美风光,体验淳朴的民族风情,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骑马旅游的乐趣与新奇。

  “一村一品”培育新业态

  阿合奇县位于西部天山南脉腹地,地处高寒山区,全境均属山间河谷地带,海拔在1730米至5958米之间。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绵延不绝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河流、茂密的森林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独特的自然资源为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带来机遇。

  近年来,阿合奇县秉承“一村一品”建设理念,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新希望。今年,该县不断整合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刺绣、自行车、野营、“野骑”体验等新业态,并举办各类旅游赛事等,吸引大量当地居民和游客参与,旅游业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富民产业。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谋划‘野骑’这一新业态,提前做好线路踩点,并组织工作人员和牧民骑手进行野骑训练,包括骑行技巧、交通安全、牧民接待水平、紧急情况处理等,全力保障游客在‘野骑’期间的吃、住、行、游等需求。”阿合奇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冷波说。

  已在阿合奇县参加过“野骑”的游客徐垚说:“这是我第一次来阿合奇县参与‘野骑’活动,在高原牧场骑马探险特别好玩。在这里能看到跟北疆完全不同的景色,也品尝到了柯尔克孜族的特色美食。在阿合奇县牧场骑马的经历成为我旅行中的美好回忆。”

  多彩民俗释放新活力

  阿合奇县拥有浓厚而多彩的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同时汇集了“玛纳斯文化”“库姆孜文化”“猎鹰文化”和“马背文化”,是自驾探险、“野骑”旅行的理想之地。

  随着旅游行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提质增效的挑战。阿合奇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野骑”旅游新业态,与文化、体育、康养、生态、农牧业、交通等诸多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空间、新要素、新内容、新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的高质量、深层次转化。

  “目前我们开发了3条‘野骑’线路,今 年已经有近10个团,每次时间大概两三天。我们有专人陪同,游客兴趣很浓,玩得很开心。”冷波表示。

  2023年7月,经新疆气象局专家组评审,阿合奇县凭借夏季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获评“新疆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去年获得‘新疆避暑旅游目的地’的殊荣。我们要珍惜、利用好气候和生态资源,为公众旅游、度假及康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冷波说。

  “野骑之旅”成为富民新产业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阿合奇县进一步发挥219国道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发展“野骑之旅”,将其打造成为富民新产业。

  该县色帕巴依乡阿果依村村民肖吾尔·乔敦尔说:“村子里这条野骑线路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很期待游客能多来。因为游客来了,我们的马也租得快了,同时还带动周边餐饮业的发展,我们收入增加了,特别好。”

  据了解,参加“野骑”团队的游客可在农牧民家租马、入住、品尝特色美食,采购当地土特产等,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冷波表示,根据阿合奇县的气候与地形特征,旅游业态的新发展为拉动民众增收不断发挥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与创新,持续完善特种旅游设施设备和公共服务,以特种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完)

  在享受元旦消费回暖喜悦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萦绕在商家心中:假期之后,消费者会留下来吗?怎么才能把回来的烟火气烧得更旺更持久?

  <strong>2022,“铿锵玫瑰”令人振奋</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布鲁塞尔1月14日电 比利时卢森堡中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企协”)当地时间12日举办新春招待会,与中比政商界人士、中企协会员单位及当地合作伙伴、侨商华商等共迎中国农历兔年。

  湘潭中院执行局局长肖剑英说,湘潭市税务局和湘潭中院聚焦不动产司法拍卖的“急难愁盼”,精诚协作,深入互动,探索不动产司法拍卖涉税事项办理协作机制,既有效提升了不动产司法拍卖的民事执行效率,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保障国家税收不流失,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学文化发展演变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关键地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仰韶文化中晚期是黄河流域中华文明起源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近年来,郑州地区新发现多处大型环壕聚落和城址,表明该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如双槐树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有学者认为,该遗址是河洛古国的中心聚落,很有可能是一处都邑性遗址,是古国文明诞生的标志,对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乃至历史时期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主要生产工具,可以为我们揭示当时社会的手工业生产、社会分工、等级分化以及宗教丧葬活动等一系列史前人类的信息,是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现象的重要实物证据。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石器工业和社会复杂化”研究。该研究选择巩义双槐树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西山城址、荥阳青台遗址等十余处遗址的2000余件石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形态类型分析、差级动态分析、微痕分析、残留物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石器开展形态学、石料、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研究,进而透视石器背后所蕴含的人类行为模式、手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明化发展情况以及人与自然的联动关系等重要讯息。

  老人连连点头:“不是一举两得,是一举多得啊,这沿河的五十多户人家全都学着我改厕了,再不排污水进河了。你看,现在的沙溪浩河水多干净嘛。”

杨佳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