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探访西侯度遗址:感受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

来源: 金羊网
2024-05-23 13:15:45

  中新社运城5月21日电 (记者 李庭耀)“历史文化给西侯度遗址的美景赋予灵魂”,葡新国际文化传媒副总编辑尹萃键21日在山西运城说,自己此前没有想到,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在这里燃起。

  当日,“行走河东·文物保护在运城”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瑞典、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位于运城市芮城县的西侯度遗址。

  约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保存着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实证。“使用火,代表着人类在告别茹毛饮血,慢慢走向文明。”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 所所长张雯介绍道。

  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说:“人类用火,使自己能够吃上熟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自身防卫能力,让人类文明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西侯度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三棱大尖状器。它可以像锄头一样用来挖掘根茎类植物,也可以像匕首一样用来肢解动物,这是早期人类获取食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展厅陈列的石器,让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得以一窥人类先祖漫长而艰辛的采集生活。

  张雯告诉记者,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器由西侯度人创造,经过匼河人发展,至丁村人形成一脉相承的“大石器传统”,是华北旧石器文化的两大传统之一。

  “站在这片土地,我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传承的伟大力量。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就在此生根发芽。西侯度遗址见证了我们祖先顽强生存、不断进取的历程。那星星点点的火种,仿佛文明传承的接力棒。”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说。

  “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内涵。那些古老的技艺、哲学等,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王卫平告诉记者,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文明传承好、传播好,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尊重。(完)

  “随着疫情的发展,救治的压力开始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急诊的压力显现,马上就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最近大家看到的120需求大增,重症的床位、住院的床位,比如大家说一床难求。”

  当陈金英对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儿女都劝她:“您从来没创过业,也不了解服装市场,年纪又这么大了,干吗不轻轻松松地养老呢?”“创业不易,压力太大,您何必这么做呢?”但陈金英没有放弃,52岁的她开始创业。

  其中,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规定以及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生效情况,自2023年1月2日起,将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商品实施RCEP协定税率。

  刘可敬告诉记者,最近有很多人打来电话向他求一张病床,甚至有外省的病人要飞到他所在的上海,但多被他劝退了。“没床位,现在基本是等着,你解决不了。”

  不过,面对应是“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的武汉和率先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的郑州,长沙作为“后起之秀”应如何奋起直追?更令外界好奇的是,中部地区是否需要多个“米字型”枢纽?

  据媒体此前报道,在黄英贤访华期间,中澳双方同意在多个领域启动或重启对话沟通,其中就包含经贸领域。陈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双方实际上已经在一步步朝着磋商解决分歧的方向积极推进。

林珍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