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

来源: 36氪
2024-06-10 22:20:31

  中新网广州11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11月3日下午,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市正式交付并起运,该批产品的交付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之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卡马克,超导磁体是ITER装置中尺寸最大、磁场最强的约束等离子体的核心部件,关系到核聚变反应能否稳定进行,集成了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组织副总干事罗德隆表示,最后一批悬挂梁产品的交付,意味着磁体支撑系列产品研制、技术革新、工艺认证均取得重要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目标实现做出了贡献。

  磁体支撑系统由中国研制,是反应堆关键结构部件,也是整个ITER系统中最先进入厂房和整体安装的基础性部件。该系统包括18套重力支撑(GS)、72套极向场线圈支撑(PFCS)和18套校正场线圈支撑(CCS),产品总重1600余吨。

  中核集团携手东方电气集团等企业,通过10余年摸索、创新和改进,突破了磁体支撑研制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超厚超低碳控氮不锈钢锻件焊接变形控制、低温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性能保障、受限空间螺纹孔加工、高精度基准和接口加工等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该产品制造技术。“支撑整个ITER超导磁体系统的是ITER装置承力骨架,中国承担了该系统全部研制任务。”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必祥称,此次交付的是18套极向场线圈支撑悬挂梁。

  “2018年至今,已先后完成全球最大‘人造太阳’磁体支撑产品30多批次交付。”张必祥表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为中国未来聚变堆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完)

  <strong>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复产稳住经济大盘</strong>

  跟随《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民众自发齐唱国歌,面向国旗杆行注目礼。

  当地还鼓励职工群众充分利用设施农业温室资源,发展反季节大棚温室水果蔬菜体验式采摘旅游,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冬闲变冬忙,助力乡村振兴。(完)

  这一份份载入史册的答卷,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

  <strong>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strong>最初的设想是两个空间实验室以后,我们打一个空间站的试验核心舱。但是从一开始,我们明确的目标就是说要力争用试验核心舱作为正式的核心舱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可以想象技术上的难度、技术上的风险。它就需要我们在地面把一项一项的工作做得更加充分,把一项项的试验做得更加接近天上的环境。完全做到是不可能的,大家知道太空是微重力,我们的机械臂15米长,你别说干活,在地面,你伸出去它就弯下去了。帆板像个绳索一样,这个试验在地面其实做起来都非常困难。当然我们科学家的智慧、工程师的智慧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把中国空间站三舱建成,这也应该说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能力、创造力,体现了自信、担当。

  <strong>电影行业展现韧性</strong>

齐亚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