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多家上市公司收监管函或警示函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5-31 08:02:20

  近期,针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的强监管仍在继续。

  公告显示,1月31日,荣盛石化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亿元至6亿元。2月24日,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上述金额更正为盈利8亿元至10亿元。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荣盛石化解释,公司之所以出现上述错误,是因为公司对证监会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新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理解有误,未将符合经常性损益确认条件的14亿元政府补助分类为经常性损益。

  “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而收到监管函或警示函的情况,我们应当持审慎和客观的态度。”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大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表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同时,这也是在提醒上市公司要高度重视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误导投资者,影响市场稳定。”

  “此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监管函或警示函的发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减少投资风险。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业绩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不实信息。”刘大卫补充说。

  从以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违规处罚的情形来看,大致 可分为两类,一是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

  “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披工作的组成部分,更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之一。若业绩预告与实际差异较大,可能会严重误导投资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扰乱证券市场的秩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刘大卫也认为,业绩预告是投资者判断公司前景的重要依据。他表示:“不准确的业绩预告可能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昌1月30日电 (记者 李韵涵)30日,记者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22年江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万亿元。

  第七条 盲盒经营者应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盲盒价格。

  节后在春节数据修复未超预期、经济表现进入数据验证真空期以及城投债违约、房产刺激政策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下,对于市场后市或需要更多的耐心。究其原因,当前政策力度仍不足以支撑一波持续上涨行情,需要一季度“尾部风险”集中释放后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码,故从全年角度,一季度仍是逢低布局的战略配置期。

  <strong>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strong>

  浙江旅游收入也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36.10%达329.5亿元;江苏、山东、四川文旅市场形势喜人,春节假期旅游收入均超200亿元;湖北、河南、上海、湖南、福建、黑龙江、吉林7省份紧随其后,春节假期旅游收入超百亿。

  联赛已走过八年,赛事陪伴数千名小水手不断成长,见证着每一个孩子的起步、困惑与收获。过去八年,让体育回归教育,从帆船领域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一直是赛事创办的初衷,“育人”是赛事的核心。开幕式上每个小水手都收到了一封信件,信件由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主任李小桓写给每一位小水手,信里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走过困难和变化,希望你们意识到这些经历也是难得的,它会引领我们发觉成长的接踵而至。期待看到你们付出比打磨一块玉器更多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但生活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你们手里。

张与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