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保险业预计增长7.5% 主要由亚洲市场推动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5-30 12:31:18

  近日,安联集团发布最新《2024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分析全球保险市场2023年的业务表现,并对未来10年全球保险业发展方向和行业趋势做出展望。

  据安联全球保险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保险业估计增长了7.5%,创下了自2006年以来的最快增长。全球保费收入达到6.2万亿欧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为26200亿欧元、财产险保费收入为21530亿欧元,和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4270亿欧元。仅在过去三年,全球保费收入就增长了1.1万亿欧元,增幅达21.5%。但在高通胀的背景下以实际价值计算,全球实际保费收入自2020年以来仅上涨0.7%,几乎停滞不前。

  与2022年全球保费增长主要由财产险业务推动的情况相比,2023年的增长显得更加平衡。人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三大业务的增长幅度较为接近,其中人寿险为8.4%,财产险为7.0%,健康险则增长6.6%。2022年仅增长3.1%的人寿险业务在2023年实现强势复苏,全球业务增长主要是由亚洲市场推动。2023年,亚洲人寿险保费收入增长16.2%,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市场,领先于西欧,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30.0%。而财产险业务上,北美仍是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2023年取得7.1%增幅,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4.2%。亚洲(不含日本)的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6.6%,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15.5%。

  尽管从市场份额占比上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保险市场将其全球市场份额从41.3%提高2023年惊人的44.2%。然而,中国保险业仍以强劲增长将其全球市场占比几乎翻了一倍,达到10.6%。在未来十年中,安联全球保险报告预计中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每年增长7.7%,从而巩固其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

  “作为安联集团在华唯一寿险公司,安联人寿见证了中国市场的包容,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崔毳(Cui Cui)女士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携手安联,守护未来’的使命,以客户至上守护多彩生活、以国际品牌缔造卓越品质、以价值引领促进业务发展、以结果导向贯穿经营体系、以长期主义开创美好未来。”

  展望未来十年,安联全球保险报告预计,全球保险业保费总收入将以每年5.5%的增长,与全球GDP的增长率持平。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保险业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三个业务领域的权重将发生变化。安联全球保险报告认为,随着与通货膨胀相关的价格上涨因素逐渐消失,财产险将实现每年4.7%的增长,略低于过去十年每年5.0%的增幅。健康险增长预计也将放缓,但仍将实现每年7.3%的较高增幅。相比之下,受益于更高的利率,人寿险的年增长率可能从3.5%上升到5.1%。

  报告认为全球保费总额将在未来十年里增加近5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增长将在人寿险业务(18870亿欧元)。而亚洲(不包括日本)仍然是全球人寿业务的增长引擎,每年增长约为7.3%,达到9280亿欧元,约占全球绝对保费增长的一半,超过北美(3770亿欧元)和欧洲(3230亿欧元)的总和。中国在未来十年每年增长预计为7.7%,仍将在亚洲人寿险市场份额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未来十年,印度市场预计将实现每年增长13.6%。

  在财产险领域,到2034年,保费增额将达到14270亿欧元。尽管亚洲(不含日本:7.1%)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北美(3.8%),但从保费绝对值来看,后者显然将占据主导地位,北美财产险保费增额将为5840亿欧元,而亚洲(不包括日本)为3760亿欧元;西欧为1840亿欧元(注:所有数据均基于2023年汇率)。

  当下,人工智能 (AI)正在从商业模式到价值链的基本层面颠覆各行各业。然而,很少有行业像保险业那样深刻地依赖人工智能的基础,那就是数据。因此,应用人工智能成为赢得保险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海健先生表示:“2023年,全球保险业在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实现了7.5%的增长,中国保险行业更是创下了近几年的最快增长,这再次证明了保险行业的韧性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我们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保险行业将迎来更多机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报道援引澳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的话称,澳大利亚陆军将首先拥有最大射程达300公里的导弹,并通过采购精确制导导弹获得超过500公里的导弹射程,而目前的导弹射程仅为40公里。

  “因此,在‘入口’处的基金委在资助时如果过度强调目标的清晰性,则容易导致项目前瞻性不够,相当于喇叭口一开始就收得非常小了,但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必须有一个非常大的喇叭口。”穆荣平说。

  也就是说,改革几年后,越来越多的申请人选择做“需求导向”型项目。2019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接受中科院主管的《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专访时曾表示,他推测,几年后,需求导向的申请数量和资助金额可能会适当提高,“这个估计一方面来自经验,另一方面也因为基金委会加强对需求导向研究的关注⋯⋯如果现在不能通过改革使资助系统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将会失去机遇。”李静海强调。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2005年1月,1岁多的申聪在增城的出租屋内被人抢走,当时,正在做饭的晓莉被人捆绑并蒙上了头,等到挣脱时,儿子申聪已经不见。后来,晓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申军良为了寻找儿子,辞去了工作,常年奔波在寻子路上。

  更要命的是,由于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不能行驶于欧洲标准的铁轨上,日本方面为台湾定制了特殊列车,并且把该型号列车的行车控制和号志系统注册为专利,紧紧攥在手中,为之后猛薅羊毛奠定了基础。

李允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