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率时代将终结!多家险企内部通知:要求在6月底停售3%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22 20:53:38

  3%利率时代将终结,部分险企调降产品预定利率

  文|《财经》记者 丁艳 编辑|杨芮 袁满

  近期多家险企已在内部发布通知,要求在6月底停售3%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同时亦有部分险企直接申报了2.5%定价利率的新产品

  近期,一则某险企“6月底将停售3%增额终身寿险(旗舰版)”的通知引发关注,在已有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这则消息仅仅是人身险行业3%利率时代终结的信号,未来预定利率或将迎来集体调降。据了解,上述险企已于5月23日内部发布停售消息,同时其将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

  如是调整,其他险企会否跟进?实际上,当前已有多家险企在内部发布了于6月底停售增额终身寿险消息,亦有相关保险公司内勤“暗示”代理人3%预定利率产品销售尽量赶在6月30日之前。

  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将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前一些险企申报的3%利率产品均未得到批复”,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监管还未正式统一通知6月底下架利率3.0%保险产品,但目前险企在申报新产品方面,除了预定利率2.75%产品,部分险企也直接申报了预定利率2.5%的新产品。

  北美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表示,针对全行业下调预定利率可能会下调至2.5%,甚至更低。因为全行业预定利率的调整相当复杂,等于所有保险产品都要推倒重来,开发报备新产品再重新上架,重新适应新的销售思路。

  与停售相关的,不乏社交媒体的炒停。此时正逢保险行业年中业务冲刺时点,多位保险代理人将预定利率调降作为营销素材,在社交网络喊出口号:“趁着目前3%产品收益还不错,那就赶紧下手吧”“增额终身寿险是时代红利产物,是降息趋势下,锁定利率的利器”“最好的投保时间,就是现在,锁定3.0%”……

  预定利率预计何时会统一调降?

  “考虑到20年期和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中标利率分别为2.49%和2.57%,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5%以下概率较低。”葛玉翔如是说。

  主动调降

  据了解,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将在6月底下线预定利率3%的增额寿险产品,同时亦有保险公司将在6月底下架高现价趸交产品。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这波下调可能有监管窗口指导,也有公司率先抢占资源动机。老会计准则下,上述停售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利润表口径/全口径)分别为2.68%和4.55%,资产端压力不小。

  从多家大型公司来看,停售似乎是预期中,但具体时间尚未确定。据多位大型公司的代理人表示,公司已确定6月30日之前主动停售3.0%利率产品。

  友邦保险的相关内勤表示,虽然公司并未明确停售时间,但代理人应尽量帮助客户在6月30日之前及时配置3.0%利率产品。接近平安方面的相关代理人表示,目前公司3%预定利率产品中,无论是增额终身寿险还是年金险都还没有停售,且目前暂时没收到确切的停售消息,预计要等到6月下旬才能确定。

  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表示,相较于2023年先调研摸底再窗口指导发文不同,今年以来监管对“炒停”和“预定利率下调”并未有明显动作,不过部分公司部分险种的3.0%产品的备案并未通过。因此,部分公司就直接逐步申报了2.75%和2.5%的产品,预计这些产品会逐步替代3%利率产品。

  2022年以来,3.0%预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一跃成为寿险市场的绝对主力产品。据一位中型险企高层表示,随着保险产品主动下调预定利率,如果银行存款利率再不调整,保险2.75%、2.5%利率产品就比较难销售。

  从目前市场大环境来看,据市场人士分析称,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利率不断走低,未来利率仍有下降趋势。

  Alex表示,保险产品作为超长期的投资品种,对市场利率的变化虽然不如短期产品敏感、有一定滞后性,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预定利率的调整方向仍旧要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

  求解“利差损”

  保险公司主动下调产品预定利率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防范利差损。当前,利差损仍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了当前保险业正面临的利差损压力:据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76家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35%;投资端,一季度多家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徘徊在2%左右,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亦高于当前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保险业有死差、费差和利差的“三差”说法,利差指保险资金运作的实际收益与保单的资金成本之差,系寿险公司最主要利润来源。当公司负债成本较高,而随着利率下降,投资收益面临压力,难以覆盖负债成本,形成“利差损”风险。

  在利差管理上,据一位中型寿险公司高层提醒道,要重点关注预定利率和资产负债匹配的长期管理。对于中小寿险公司来说,必须抢在750曲线继续向下行之前提前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减轻负债端成本;储备2%甚至更低的预定利率产品,坚决下调万能结算利率、分红水平。

  为化解利差损风险,监管近年来曾多次打出“组合拳”。2023年7月,监管陆续对险企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在2023年7月31日24时前下架定价利 率大于3.0%的保险产品。2024年开门红期间,监管进一步压降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要求2024年1月-5月的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以后应进一步压降至3.8%,部分规模较大以及风险处置机构需压降至不超过3.5

  除了下调预定利率,大力发行低成本的新保单稀释高成本保单、做好资产和负债端的匹配、追求相对稳健且长期的投资等均是化解“利差损”风险的有效途径。为降低利差损“窟窿”,除了新保单下调预定利率,未来万能险、增额终身寿等保险理财存量保单现金价值或将发生变动。

  据一位大型险企精算方面人士透露,未来监管或将在保险理财存量产品上调整,产品现金价值未来可能将调整。未来会否调整存量保单,是未来解决行业问题的重要方向,目前先从新业务方面试验着手,但未来最终目标可能还是要调整存量保单。近年监管就行业利差损问题曾多次开会讨论,希冀能够设计一套和大环境挂钩的浮动收益机制。

  参考国外市场的解决方案来看,20世纪70年代,美国险企发售了大量高保证利率的保单,80年代随着利率下行,利差损问题开始凸显。美国通过下调传统寿险利率、大力发展投资型年金险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同时在投资端加大非标、另类、海外资产等多元化配置,从而解决了利差损问题。

  而从日本经验来看,在危机期的前十年(1990年-2000年),寿险业总保费收入在1995年达到最高值31万亿日元后开始下降,至2000年时降至27万亿日元,与1990年持平,寿险行业十年没有增长。在危机期的后半段(2000年-2012年),日本寿险业稳定了投资收益率,保费才开始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仅4%。

  据一位寿险业高层表示,结合日本经验,目前中国寿险业所处的低利率、低收益、低偿付能力周期,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利差损的情况下,坚决控制规模增长,是现阶段寿险业自救的必然选择。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汪泓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恒星

  与投建养殖小区不同,由于要从农民手里买牛,再加上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养殖小区经营者都知道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牛是自己的,意味着奶的质量能控制得更好,乳企当时承诺的收购价也更高,比如养殖小区的价格是2.8元/公斤,自建牧场就是3.5元/公斤。”张亮说。除了更高收购价带来的诱惑和动力,他们还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不继续跟着乳企的脚步走,你就不能跟它继续合作了。”

  记者咨询某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获悉,可通过线下办理提前还贷业务,不支持线上办理。“最近明显感受到来提前还贷的客户越来越多了,去年年底取号后大概需要等待10分钟就可以预约,现在人多的话,需要排队1小时才能预约。”这位工作人员说,客户签字预约完成后,大概在30天左右后扣款。

  “这件事情发生的逻辑是清晰的。目前比较重要的是,大家要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1月30日在电话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坦率地说,中国人很难想象的事情,但却是白宫刚刚发生的事情。因为也很简单,就在这个农历新年,美国已经发生了两起针对华人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一起造成11人死亡,另一起造成7人死亡。

  河北唐山滦县奶农李萌接连接到几个催款电话。挂了电话,李萌六神无主。他从400多头荷斯坦奶牛养起,养牛13年,欠着银行数百万元,如今牧场还是只有400多头牛。养殖场雇佣16名工人,每个月要付给工人48000元工资,3万元的水电柴油开支,还要还15万元的银行贷款,但眼下账上只有3000多元。“媳妇跟我要钱,说今年孩子的新衣服都还没着落。”

  2021年12月29日,《“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发布,根据规划,北京将构建新型传染病防治体系,按照中央疾控体系改革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成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倪建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