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09 11:38:20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7日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上海考古成果,并公布了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 情况作了

  据介绍,上海的考古工作始于1935年,经过上海考古界近9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等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3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这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把上海历史推前至距今6000年前,厘清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处处文化遗存串联起上海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遗产,亦是上海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也于此间发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深度挖掘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地理位置,将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10条文物主题游径。

  市民游客可以跟随这10条文物主题游径,或寻觅“上海之源”,或走进都市“原点”,或一览江河交汇百态,或漫行梧桐深处,品味“最上海”的经典建筑,感受上海的城市文脉。

  据透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联动上海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组织推动近4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完)

  <strong>小小油纸伞 带动大发展</strong>

  1949年,距离开国大典大约20天,周令钊接到任务:为天安门城楼画一幅毛主席像。接到任务后,周令钊彻夜难眠,次日就带着助手、学生到天安门开始工作,夜以继日。1949年9月30日夜,一幅高6米、宽4.6米的作品完成了。画像上,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稍上仰,洋溢着微笑。

  第二场研讨会的研究对象是科幻作家星河的作品。曾经在很长时间,科幻文学被归入儿童文学、类型文学,其中的文学性鲜少被专门做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科幻文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当天与会的专家和学者分别交流分享了自己对于科幻小说的认识以及对作家星河的了解与认可。

  在连续4天的直播节目中,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单位的重量级航天专家,携手央视资深记者、央视主持人,以及快手官方虚拟主播关小芳和@科学旅行号、@探索宇宙(锋轮)@天文老博士刘博洋等快手科普达人,围绕“中国航天的‘幕后英雄’”“航天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深空探测,飞向未来”“生活中超乎想象的航天科技力量”等话题,畅谈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幕后故事、最新进展及未来规划。

  据了解,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景区仅7个月就完工开放,营业4个月便盈利400多万元。村民们纷纷提出“少分红,增项目”——二期村民众筹股份3000元一人,70多名未参加一期股份众筹的村民也纷纷拿出股金。

  检查也发现,部分地方预决算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6家部门未公开2021年度部门预算,3家部门未公开2020年度部门决算;少数部门未按规定要求,在预决算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部分地方和部门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准确;部分部门公开内容可读性不够。

黄彦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