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湖南新田发展桑蚕种养 织就致富新“丝”路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23 14:44:06

  中新网永州6月21日电(肖亚湘 舒少君 郑时仁)夏日清晨,湖南永州市新田县三井镇茂家社区桑叶飘香,72岁的李启成带领村民们采桑、喂蚕。

  “以前从未想过,我这个年纪了,还能有班上,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从农民到产业工人,李启成一脸自豪。

  2023年,从事桑蚕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及产品销售的湖南英澜桑业有限公司在茂家社区建立小蚕养殖基地,探索村企联姻、小蚕共育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方式,打造集小蚕孵化养殖、研学、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种桑养蚕产业链。

  该公司聘请村民任共育员,采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集中养育小蚕,再交由合作蚕农喂养,为三十多位村民长期提供桑叶采摘、喂蚕、清洁蚕房等就业机会。

  共育后的小蚕发育整齐、发病率低,只需喂养20天左右便可结茧变钱。基地负责人李启美算了一笔经济账:“280个到300个蚕茧就有一斤,按照现在三十多块一斤价格,收入很可观。”

  茂家社区小蚕养殖基地还发 动30余户家庭流转土地种植桑叶,公司派遣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待桑叶成熟后统一收购,把产业链上更多利润留给村集体、留给农户。

  产业有效益,群众有奔头。近年来,新田县积极探索“桑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向上延伸桑树种植、小蚕共育、大蚕养殖,向下对接蚕丝加工企业,形成上下游充足稳定的供给渠道。

  在新田县新圩镇程家村的一间蚕房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躺在蚕架上,负责人郑丽和村民分工协作,给蚕宝宝喂食桑叶,待蚕吐丝成茧,就会被运送到工厂,制作成蚕丝被。

  此前,郑丽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回到家乡后把目光投向了桑蚕产业,以“公司+农户”模式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发动村民种植200余亩桑叶,每批养蚕二十多万只,并和几名养蚕户一起开设了蚕丝被加工厂。郑丽还利用自身资源,定期在村里举行种桑养蚕、手工制被等技术培训,让十几名群众通过种桑养蚕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目前,新田县通过政策帮扶、资金扶持、技术引导,探索出“豆桑套种”“玉米桑套种”“蔬桑轮种”等发展模式,推广桑树种植1万余亩,100亩以上的标准化桑蚕种养基地20余个。(完)

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一是经早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2至3天体温就可以恢复正常,之后一些患者会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此时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通宣理肺丸等;咽喉疼痛明显者加用几天利咽解毒止痛的中成药,如六神胶囊、清咽滴丸等。

  <strong>第五十七条</strong> 文职人员的抚恤优待,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杜鹏飞告诉记者,为了让每一声“肖思远”都有回应,肖思远生前所在的班已经以“肖思远”命名。

  新时代十年,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全方位成就,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农村地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历史性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民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文化旅游、健身休闲成为大众消费,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日益彰显。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我们党不变的执政理念、不变的人民情怀、不变的价值目标。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有效统筹衔接,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负责包装和分发药品的工作

张维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