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开幕 将展示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年成效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3 12:22:15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陈杭)1日,第十一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下称环境文化周)在京拉开帷幕,将持续至6月7日,围绕“携手同心 为美丽北京加油”主线,集中推出百余场线上线下生态环境主题宣传和公众参与活动,包括举办“十年踔厉奋发 十年蝶变跨越”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成效展,全面总结京津冀三地生态协同发展成就。

  本届环境文化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8家单位联合举办。

  开幕式现场,《携手同心 美丽京津冀》主题宣传片拉开了环境文化周活动的序幕。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协同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紧密协作,交出了亮眼“成绩单”。2023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为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

  开幕式上,四位亲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进程的环保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协同故事”。其中,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总队的朱洪涛分享了自己的“协同愿望”:持续深化科技应用和精准执法,将新技术、新系统,覆盖到三地的交界区域。朱洪涛表示,希望将来能提炼出足够成熟的执法经验,实现小片区链接大片区,构建起京津冀智慧化生态执法网络。

  开幕式上,著名画家、雕塑家袁熙坤,游泳奥运冠军钱红被聘任为新一届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袁熙坤一直致力于通过艺术手段传递环保理念,钱红积极参与公益绿跑、义务植树等活动,成为绿色奥运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作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袁熙坤和钱红表示,将通过拍摄生态环保公益宣传片、参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等方式,带动更多市民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环境文化周期间,“我爱地球妈妈”北京市中小学生生态环保演讲比赛决赛将于6月2日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举办。届时,经过市区两级选拔脱颖而出的45名中小学生,将围绕“共享美丽北京 共建绿色未来”主题进行演讲,以青少年的视角讲述他们的生态环保故 事,展现首都青少年参与美丽北京建设的青春风采。

  “十年同行·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主题活动将于6月5日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举办,邀请市民、专家及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共话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年成效。

  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实践活动百余项,受众近千万人次,为公众了解、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搭建了丰富的平台,成为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纽带。(完)

  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一些人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因用药不当导致损伤。安全科学用药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strong>基因编辑育种商业化提速?先铺好“正道”</strong>

  2022年,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120万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放在全球视野下看,中国这一年的成绩尤为可贵。这一年,环顾世界,局部冲突硝烟又起,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回潮,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并不太平。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迎难而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了宝贵确定性和稳定性。

  据悉,围绕三星堆文化这一主题,此次展览共创新搭建“邂逅、触梦、灵动”三大主题展厅,除“触梦”展厅外,“邂逅”展厅以纵向时间轴为线,通过珍贵视频及影像资料展示最真实的考古发掘历程,致敬默默奉献的三星堆考古人;“灵动”展厅则展示了国内外艺术家基于自身对三星堆文化的感悟、诠释而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的第一天,记者来到河套,这个充满生机的宝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河入海口两岸,是总面积约750公顷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两大生态保护区基地,美不胜收。

  该措施惠及希腊公民和那些合法居住在希腊的30至70岁拥有AMKA号码的人。受益者总人数预计将达到550万。

卢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