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技能人才这个“慢变量”(人民时评)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5 16:35:45

  健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 、激励机制,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理线、穿针、落针,手指翻飞间,一幅美丽的彝族刺绣逐渐成形。前不久,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区,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现场制作彝族刺绣,令观众大开眼界。丁兰英8岁开始学刺绣,2014年返乡成立刺绣加工厂,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越来越多农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艺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种养技术能手和乡村能工巧匠,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是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搞好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在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学徒制、订单班等方式,面向企业培养急需的技工;在云南,当地推动乡村工匠与知名院校合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共育乡村人才。这些有益探索启示我们,应以涉农职业院校为基础、农业企业为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补充,加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区的高技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既要瞄准需求,更需要找到载体。比如,一些地区结合产业特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有效带动了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再比如,农村非遗、传统工艺、特色技艺等领域能工巧匠,是重要的技能人才。有的地方通过支持设立技能工作室、对接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促进了技艺传承,也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搭平台、创机制、强抓手、建载体,高技能人才将会竞相涌现。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用好这一“指挥棒”,能引导更多人学习技能、提升技能、使用技能。河北顺平,近年来推行农民职称制度,在全县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当地鲜桃种植能手齐金贵在拿到职称证书后,深有感触地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是对鲜桃种植技术的认可,同时,在评审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技’无止境,要想种出高品质的鲜桃,在种植管理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加大新职业和职业标准开发力度,完善农业农村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方能更好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需求相匹配。

  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退烧药,早已成了市场里的“珍稀物资”,各地甚至出现了“一芬难求”、“加价求芬”的情况。在北京地区的外送平台药品栏搜索发现,布洛芬缓释胶囊目前基本都处于无法购买状态。

  此外,按照当前预售期规定,2023年1月5日可以购买1月19日(腊月二十八)火车票,1月6日可以购买1月20日(腊月二十九)火车票,1月7日可以购买1月21日(除夕)火车票。

  在贵州西部某村卫生室,中专毕业的孟浩已在这里工作了23年,现在46岁,这里只靠他一个人维持运转。他介绍说,村卫生室里有政府按照标准配置的一些简单仪器,包括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但没有更好的设备。他自己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台制氧机,以防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使用。

  曾有某原料药企业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即使产能拉满,400吨原料药生产需要十天,运输到药厂制作成4亿片制剂至少也要10天,总计至少要花费40天。“这还是非常顺畅的状态,且不包括流通、零售等环节。”该工作人员补充道。

  “目前对我们基层来说,大家面临的情况都一样。我们只能力所能及地把医院该准备的准备好。”一位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说,包括根据辖区的人口数来进行疫情最高峰预判,给医务人员做好培训,出现院内感染时安排好医务人员的工作,还有一些分级转诊的情况和预案等,“目前没有别的办法。”

  在企业提高产能、打击“黄牛”、政府调配三方出力下,“抗原难题”正在逐渐缓解。李津表示,“医疗器械的生产扩容,比药品的扩大生产规模的限制更少,短期内扩大产能更容易。”另外,赵先认为“感染高峰过去后,抗原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回落,政府调配保供也在努力。”多方因素共同促进,抗原行业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王建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