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小村庄的仙人掌“奇缘”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7 06:01:44

  中新网康定2月29日电 题:大渡河畔小村庄的 仙人掌“奇缘”

  记者 王鹏 何浠 刘忠俊

  2月底,大渡河畔,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大山。荒山上,77岁的颜宗福手持一柄近2米长的镰刀,穿梭在“树林”中。突然,老人停下脚步,将镰刀向上伸去,随后猛然向下一拉,一片椭圆的仙人掌落在沙地上,刀口处沁出绿汁。“现在把枝修好,过几个月果子就长得更大。”他说道。

  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大渡河绵延而下,造就了“康巴江南”的美誉。在当地,苹果、樱桃等水果多有种植。位于康定市姑咱镇的下瓦斯村,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聚落,如今却发展出了特色产业——仙人掌。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下瓦斯村很早就有野生仙人掌。得益于干热河谷的独特生态环境,仙人掌在当地能长到四五米高,果实也更饱满。这种椭圆形、口感清凉爽滑的果子,当地人称“仙桃”,是解暑佳品。

  “仙桃我们从小就吃,但很难采摘。”颜宗福告诉中新网记者,早些年仙人掌长在陡坡和悬崖上,常有人摘仙桃时摔下山。为了将仙人掌种植在稍微平缓的山坡上,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培育繁殖。没有专业技术的颜宗福全凭摸索,试了很久都不成功。偶然一次,他发现仙人掌茎块在切割后,伤口需在阳光下晒干愈合,还得扦插在干燥土壤中才能较好存活。从此,当地村民慢慢将野生仙人掌种到了更易采摘的山坡。

  2009年,接过父亲接力棒的颜启超,继续在技术上“精雕细琢”:九月仙桃采摘后及时修枝,立春时节加紧扦插,二三月修枝疏果,定期引进新品种嫁接……颜启超说,如今下瓦斯村仙桃最高亩产2吨,是30年前的20倍。

  成为种植大户后,颜氏父子决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加上康定市有关部门的扶持,如今在这个只有200户617人的小村庄,种植仙人掌的农户超90%。每年八九月仙桃成熟季,许多客商慕名而来。

  “没想到小时候我们去山上摘着吃的仙桃,现在成了主导产业。”下瓦斯村党支部书记高国伦是在当地长大的藏族人,说起仙桃很兴奋。他透露,村子现在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仙人掌2000多亩,“仙桃价格一斤2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去年村子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

  “只卖仙桃也不行,还要注意附加价值的开发。”作为下瓦斯村仙人掌产业的带头人,颜启超有更长远的计划。前几年,他将仙人掌茎片加工制成翡翠面条,销量极好,后又开发出仙桃酒。在他的努力下,下瓦斯村已推出数十种仙人掌产品。2023年初,颜启超开始尝试直播带货,通过短视频平台让仙人掌产品走得更远。

  在颜启超看来,仙人掌跟下瓦斯村可谓“天作之合”——除了经济效益,密集的仙人掌还能形成防火阻隔带,防范森林火灾。每年仙人掌开花时,更能吸引游客观光。

  高国伦表示,2023年村子修建完善了产业道路,村民采摘更方便,未来会继续大力发展仙人掌产业,“我们特意划出5亩地作为科研基地,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育新品种。”

  下瓦斯村仙人掌产业的成功,带动了大渡河沿岸多个村庄争相种植,形成了“大渡河仙人掌产业带”。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康定市现有野生仙人掌5314亩,人工种植超1万亩,还可种植8万多亩。(完)

  加热烟全称是“加热非燃烧烟草制品”,是一种以不燃烧的方式将烟草加热至300-350摄氏度左右的烟草产品。《联合报》称,岛内“卫环委员会召委”、国民党“立委”林为洲3日晚接受采访时表示,先前已经过协商且拟出结论:对于“纸烟管制加严”一项,各方皆有共识,如对禁烟场所抽烟的人加重惩罚、增加禁烟场所如校园等;对于电子烟,因难以确认其焦油等成分,且许多年轻人因电子烟“入门”,禁止后将有法可管,包括禁止贩卖、禁止吸食。而在上述两者之外,加热烟的管制措施争议最大,因为加热烟所需要的烟嘴器具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台“行政院”过去坚持要开放进口加热烟,“拒烟团体”则希望禁止。林为洲说,原本在协商后,各方面针对加热烟器具达成两点共识:“可以贩卖但不能做广告”以及“20岁以下不可购买”,在场“委员”都同意,因此约定在4日上午进行相关条文修改。结果发现,3日晚迟迟等不到更新条文,林为洲透露,“傍晚卫生福利部门健康署说柯总召(柯建铭)不同意纳管(加热烟载具)!”

  今年8月,王可可在洗澡时无意间摸到乳房上有一个小疙瘩,不放心的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当即告诉她那是“不好的东西”。现在回忆起来,今年5月确诊的带状疱疹是在提醒她,该休息了。

  冯晓梅所在的这家医院,过去的一个月里调集了综合ICU与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ICU力量,用于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症病人。

  尽管日美两国政府有意通过联合人才培养,来加强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日本舆论并不十分看好这样的合作模式。共同社援引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看法称,日本今后10年间需要3.5万名半导体人才,但相比半导体领域,优秀的数字人才更容易流向IT企业等,这种倾向在日美两国均较为突出。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的研发和制造一度位居世界前列,但随后被美国恶意打压,并一蹶不振。如今,日美却联手培养半导体人才,着实令人感到荒诞。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若要培养更多半导体高级人才,“需用利益去诱导”。美国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为何不如以前那么强大?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国赚钱最多的行业是金融、法律、医药等。而半导体行业给人的感觉很苦,美国普通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相关知识,不愿意去这个行业工作。日本情况略好一些,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积极性、努力的精神也不如以前。从这个角度来说,日美互派学生对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半导体行业,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获得相对比较高的回报,没有现实性的帮助,最终也是治标不治本,遑论抗衡中国。(宋 毅  张 旺)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换届之后,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的第一年将以何种姿态打开局面,备受瞩目。

晏美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