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楼集》福州出版 陈佐洱作序称作者情怀“天高途远”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3 07:29:13

  中新网福州12月6日电 煌煌60万言的《天远楼集》近日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共分诗词、散文、评论、翻译四卷,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为该书撰写的题为《天 高途远的情怀》序言中写道,这本文集“展现了一位情怀家国似天高、比途远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毕生,以及他贡献于文坛教坛的丰硕成果”。

  《天远楼集》作者郑庭椿(1910-2004),笔名安甫,福建永泰人,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继入燕大研究院,并兼任助教。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长、福建师专及福建协和大学讲师,1953年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后转任教育系、外文系译审及研究生导师,曾赴京参加《英汉辞海》编纂并任编委。

  郑庭椿一生著述甚丰。编者吕良弼在《编后记》中称,诗词写作几乎陪伴了作者一生。在收录的116首诗词中,最早发表于1935年。郑庭椿是“一二·九”运动的亲历者,在《一二·九运动纪实》中写道:昨夜忽传旗变色,今朝掀起满城波。便门志士抗争烈,一路诸生团结多。

  值得关注的是,在文集散文卷收录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投稿中新社,发表于海外华文报纸,如写于1964、1965年的《鼓山的奇景》《如诗如画的福建方广岩》《福州西郊的金山寺》均刊载于香港《大公报》。郑庭椿为中新社撰写的专稿,“多篇描写八闽大地风土人情的散文游记,很受东南亚华文报刊欢迎”。

  《天远楼集》收录了16篇译文和1部译著。曾于1960年代初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的序文作者陈佐洱称,郑庭椿“通晓多国文字,译著等身,特别是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20世纪苏联文学的研究颇广颇深,他对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作家及名著的精彩讲评,直让同学们听得忘记了下课”。

  郑庭椿居住福州仓前山一幢两层砖木结构小楼多年,俯瞰汩汩闽江,远眺三山两塔,为之取名“天远楼”。他在1968年秋作《天远楼即景》,诗中写道:清风一缕楼天远,芳草满庭园径幽。最是明月沙白夜,窗前闲厅橹声柔。编者吕良弼认为,天远楼是郑庭椿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文集取名《天远楼集》。

  该书序文称,郑庭椿教授的《天远楼集》,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写照。(完)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strong>题:滥施“长臂管辖”,世界苦美久矣</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4/15/6982259647878450687.jpg" alt="bqwzgm" />

  “现场好震撼!”外地游客刘志辉感叹道,听闻泉山社区的板凳龙圈灯非常热闹,特地从莆田赶来看,现场真的很壮观。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太原2月4日电 题: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带着“山西胃”环游中国

  “我热爱在中国的生活,在这里可以体验新事物,环游中国。”北到山西,南至云南、广东,在中国工作生活这几年,英国“90后”小伙瑞思(Rees)打卡过30余座城市。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成都2月4日电 (单鹏)大锅里牛油沸腾,空气中火锅飘香,在四川巴山渝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口口大锅正在熬制麻辣鲜香的火锅底料。熬制完成的底料经灌装、冷却、定型、包装等环节,将成批发往马来西亚。

李钰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