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新”正当时 政策红利激发多层次消费需求

来源: 网易网
2024-06-19 15:30:15

  “以旧换新撬动消费新增长”系列

  “换新”正当时 政策红利激发多层次消费需求

  “618”购物节期间,全国各地促销活动如火如荼,一场“换新”热潮正在悄然兴起。

  围绕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近期,各地纷纷结合地区特色推出相关举措。

  在北京,以绿色、智能消费为重点的新一轮以旧换新消费券发放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消费券主要覆盖26类一级能效(水效)的家电家居产品及10类提升生活品质的智能家居商品。

  在广东省,省级财政资金投入高达3.8亿元,用于发放以旧换新消费券,并将“政府+制造企业+经销商+金融+电商平台”多方资源整合,进一步激发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热情。

  以旧换新补贴叠加地方消费券,引起一波绿色消费新潮流。在政策鼓励下,许多消费者选择把家中的旧家电、旧汽车、家居产品更换成更加环保、节能的新品。

  在广州天河区一卖场,市民吴先生“一口气”把家里的旧空调全都换成了一级能效。他告诉记者:“这次以旧换新真的很划算,用消费券还能省不少钱。”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翔峰表示,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有助于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健全换新“便民圈” 激活二三线市场潜力

  以旧换新的消费券发放,在激活市场潜力的同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相较于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消费券的发放上同样表现积极。

  辽宁大连市于5月20日至6月30日发放总额20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和1000万元的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券;安徽安庆市于6月6日开始发放惠民消费券,其中汽车消费券200万元总计550张,家电消费券100万元总计2800张;在广东江门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以旧换新及消费券发放活动,补贴总资金500万元,单个消费者最多可享受补贴总金额2000元。

  “在二三线城市,以旧换新消费券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姜照提出,但由于回收网点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以旧换新的发展。

  他建议,二三线城市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健全回收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以旧换新消费券的核销率。

  深度下沉县域地区 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在县域地区,以旧换新消费券的派发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更新需求,更在推动农村地区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提了新车,还有以旧换新补贴。”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村民王海洋(化名)购置了一台原价8多万元的车,用以旧换新消费券补贴了8000元,经分期置换 后,一辆新车仅需支付5万多元。

  今年以来,嘉祥县坚持“政策+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支持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据统计,全县共举办各类车展活动6场,发放汽车消费券20万元,完成各类新能源汽车销售800余台,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长20%。

  无独有偶,浙江宁波市也从车入手,举办2024汽车消费嘉年华新能源下乡暨农行“千城万店”汽车节活动,配套发放专属以旧换新汽车消费券。

  深度下沉,服务县域市场,家电换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单件商品满1000元即可使用100元的消费券。”在山东泰安市宁阳县,政府通过APP小程序发放了家电、厨卫消费券,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有效激发购买热情。

  为打好“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组合拳,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广东汕头市推出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券,单件家电最高补贴可达500元。

  星云大师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在全球各地创建了几百所寺院,如美国西来寺、澳大利亚南天寺、南非南华寺等;并创办了佛教学院、美术馆、图书馆、出版机构等;还创办了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等多所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的星云大师,获得了香港大学、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等全球30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

  海外传播方面,总台通过68种语言面向全球受众转播或报道元宵晚会,并通过全球传播矩阵持续将中国红点亮“海外千屏”。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全平台发布元宵晚会相关报道获全球阅读量超1.32亿;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超1070万次,比去年大幅提升206%,让全球受众一同感受中国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和万家团圆的新春祝福。

  种族歧视、违宪拦停、拦停盘查、过度使用武力,这在美国警察的日常巡逻中时有发生,而执法警察中有不少也是少数族裔。

  促进绿色发展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据统计,截至2月6日8时,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跨媒体直播总触达人次3.32亿次,新媒体端直播播放量1.76亿次,电视端直播观众触达人次1.56亿次。元宵节当晚,晚会收视率实现断层夺冠,最高收视超6.3%。晚会贡献全网146个热搜话题,相关阅读量累计超7.5亿。

  从参观雪雕作品的人数明显增加,到受邀去学校做雪雕制作示范讲解,张树峰切实感受到:“加拿大当地人对包括生肖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今年,当一家当地主流电视台来采访时,一名记者助理带了顶红色帽子,一上来就告诉我她属兔;在市政公园,一名高大的当地青年,穿着红色羽绒服,特意向我展示他衣服的颜色,兴奋地说自己属兔。”除了生肖文化在当地大受欢迎,张树峰欣喜地发现,在海外过年的氛围也变了:“当地的艺术家同行带了印有中国‘福’字的礼物来拜年,询问我怎样用中国话说‘新年好’。当我走在大街时,当地邻居都会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

郑惠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