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退改签”应平衡多方需求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5-31 10:55:13

  【影视锐评】

  近期,一家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部分影院试点自助退票机服务。“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的消息一出,立刻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大众热烈讨论。

  这种小范围试点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舆论声量,和当下电影票的“退改签”规则与部分观众的观影需求有些不适配有关。现行大多数电影票“退改签”规则仅限于电影开场前,部分需要支付手续费,还有一些特定场次不允许退票。当观众在观影中对电影院硬件和服务不满意,或被虚假宣传“骗进”电影院后发现“名不符实”,又或者出现有特别吵闹的孩子等影响观影体验的情况时,只能硬着头皮把电影看完,或者离开电影院,白白浪费电影票钱。“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摸准了这一市场痛点,既为观众走进影院消除顾虑,同时促使影院提升整体环境、视听效果,也倒逼片方减少“营销欺诈”、强化精品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一个话题,多种声音。但在喧嚣舆论之下,还需理性分析“开场可退票”举措未来的可行性。 这一举措是不是“空中楼阁”?值得点赞么?能推广么?在笔者看来,业界对电影精品化有更高追求是好事,但具体尝试应谨慎。

  2018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支持电影票在明确条件和流程之下的“退改签”,要求各经营主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但这里所说的“退改签”针对的是放映前退票,并未延伸到放映后。所以,当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开场前可退票的规则,确保观众知情,避免观众在错购复购、临时有事或遇到不可抗力时因程序烦琐或故意设障而无法维权,让退票措施日常化、合理化、简单化。

  在市场层面,则应引导各行业主体探索优化电影票“退改签”的举措。比如,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明确展示哪些影院、哪些影片提供退票选择,消除拟购票观众和影片、影院之间的“信息差”,有利于进一步刺激观众的购票意愿,带动更多影片和影院自愿参与优化电影票“退改签”的探索中,推动行业发展向上向好。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各市场主体的努力下,电影票“退改签”已经告别“不退不改”“只改不退”的时代,更进一步的优化尝试正在进行中。这一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平衡多方主体的利益需求,保护观众的消费权益。相信在这种勇于尝试、敢于改变的思路指导下,在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影院的服务水平和观众的观影素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更多具有特色的电影发展经验将涌现出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梅 蔡枫苗,分别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科研助理)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高铁开通运营之初,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0%。仅仅三年后的2010年,台湾高铁公司就不堪债务重负濒临破产,不得不在当局介入下,大规模举债融资重组。这种权宜之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5年岛内媒体曾经警示,如台湾高铁公司破产,其3600多亿新台币的债务将导致全台人均负债1.6万元新台币。

  印度计划购入的无人机,正好是2020年加勒万冲突发生后印度租借的机型,因此有美媒鼓吹称,印度采购这些无人机后,将有助于它在中印边境“对抗中国”。

  中国的基础研究向何处去?杨卫说,还是要回归本质,在有较充足经费保障的前提下,让喜欢自由探索的科学家自由探索,想要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家继续为国出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领域、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从事基础研究的荣誉感。

  反观岛内,仅在西部平原地带修建了350公里的高铁,大部分路段时速约230公里,无怪乎乘坐“复兴号”的马英九先生连连称赞大陆高铁高速便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负责的“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成为2016年首批获得该项资助的三个项目之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项目经费管理比较宽松,但问题是这种项目太稀缺了,这虽然是一种稳定支持的模式,但本质上仍是一类竞争性很强的项目。庄辞也认为,这类项目支持的比例非常小,仍是面向极少数人,目前竞争已趋白热化。

  对于这段回忆,黄令仪曾自述道——2001年12月左右,夏培肃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林琦给我打电话,说夏培肃与李国杰所长要找我,希望我能帮助计算所的CPU做物理设计。第二天,一群年轻人坐在一个大会议室中,有人介绍了情况,又让我参观了他们研制成功的用FPGA烧成的CPU芯片,并提出了要求。

郑惠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