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牛市增厚券商年报 一季度有望再获丰收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3 17:36:47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随着上市券商年报陆续披露,多家头部券商的业绩全貌展现在了投资者的面前。

  在财富管理、投行等业务全线下滑的背景下,自营收入成为支撑券商2023年全年业绩的关键。

  “去年虽然权益市场压力较大,但是债券市场表现较好,给做自营的同行带来了很多机会。”上海一家券商自营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一季度债市持续走强,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券商自营有望继续丰收。

  债牛支撑券商自营

  从年报数据来看,头部券商凭借高净资本以及强大的投研能力等优势,在自营收益上显著占优。

  从市场整体来看,券商去年自营收益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债券牛市。2023年,中国债券市场全年表现相对平稳,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涨幅4.79%。货币政策稳健宽松,债券利率全年呈现震荡下行态势。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以城投为主的信用债也迎来“资产荒”,机构配置需求旺盛,票息资产利差持续压缩,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走势,券商自营因此收益多。

  “去年伴 随着债券牛市,不少券商自营的杠杆率有显著提升。”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平均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相对净资本的占比高达274.28%,显著高于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22.38%的占比。同时,去年券商在债券市场的投资明显加码。中信证券自营固定收益率证券及其衍生品相对净资本的占比从2022年的269.86%增加到了292.66%。整体来看,274.28%这一数据也远远高于上年的222.43%。

  有望再迎丰收

  “这次债券牛市的持续时间够长,而且我们预计牛市短期不会结束。”前述券商自营人士向记者表示,所在券商一季度债券自营业务在原来的业绩上更进一步,有望推动公司业绩保持较高水准。

  一季度以来,债券牛市持续,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多次刷新历史新低,目前仍然维持在2.3%以下的低位。信用债市场“资产荒”短期仍然没有缓解的情况,新债发行利率持续走低,债券发行的期限也在拉长。

  券商自营在此过程中,仍然在积极配置债券。“目前来看,大多数券商自营并没有大规模缩减头寸,事实上还有一些券商秉持着回调即买入的策略。宏观上看,经济数据并不支撑短期内利率快速上行,债券市场的基本面仍然稳固。”前述券商自营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杨红艳

  此次新开航线是海南航空哈尔滨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客运航线首航,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内现有第二条直飞哈巴罗夫斯克的国际客运航线,机型为B737-800,班期计划为每周二一班往返。

  最后,为了让大家真正享受到户外运动的乐趣,我们还有更多提示:

  公告显示,2023年比利时和荷兰均会加大缉毒投入,包括安特卫普港将增加人手,增购扫描设备,力争对可疑集装箱实现“百分百扫描”,荷兰海关会追加相关投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化学检测、集装箱定位追踪等领域。

  “广西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拥有独特区位优势和众多政策优势。”赵海燕表示,随着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合作项目不断向前推进,广西在新加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新加坡港务集团、新加坡劲升逻辑有限公司等一批港口运营商,以及来自跨境贸易服务、农业、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企业也都纷纷选择来广西投资置业、洽谈合作。“以商招商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最佳写照,我们也有信心在中国实现更大发展。”

  邓勇进一步表示,这背后是我国药品政策强调守正创新、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的考虑: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但由于强制许可制度实质架空了专利制度,因此在有替代手段(药企捐赠、医保支付、社会援助)的情况下,不会考虑采用强制许可。如果贸然地采取强制许可,开了先河,那么药企面对动辄投入百亿、耗时极长的新药研发就会望而却步,马上就没有国内企业愿意开发新药了。这样久了以后,就会导致行业里全是仿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壁垒,整个市场就会充斥着恶性竞争。

  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要靠海运,强大的造船能力对外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去年,我国船企接单如潮、交付不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22年11月,新接订单量、完工量分别占世界份额的53.1%、45.5%,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中国船企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大连船舶重工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江南造船重新编排施工项目计划,对风险项目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相关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不断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问题,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压力测试”,增强了世界对中国船舶工业的信心。

杨升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