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活力 培育振兴动能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24 05:06:0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作者:洪向华、杨润聪(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村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包括古树名木、亭台楼阁、牌坊古堰、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大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统筹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塑造乡村文化新业态。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我国各地拥有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田园风貌、民俗、手工技艺等资源,使广大乡村具备形成人文和自然有机融入良性循环系统的环境和条件。深厚的人文资源为乡村提供了永续前进的不竭动力,良好的自然资源为乡村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极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统筹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释放乡村文化魅力,首先要夯实乡村发展的绿色根基,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乡村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培养人才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其次,探索农旅融合、电商转型等路径,打造品牌效应,努力形成规模化、智能化的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整体竞争力。另外,在洞悉乡村生态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乡村业态。

  根据“三道红线”踩线条数,房企被分成“红、橙、黄、绿”四档管理,每降低一档,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上限增加5%,绿档位置的房企,有息负债年增幅也不得超过15%。

  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12月的70城房价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有所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称,从环比来看,2022年12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一平一降,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从同比来看,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沂水县的吴家楼子村,“沂蒙小棉袄裁缝队”名号响当当。这个项目为村里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妇女提供了60余个岗位,还成功申请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开年以来,市场持续演绎估值修复行情。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市场有望继续修复。近期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业绩预告和快报正在陆续发布,业绩超预期的主线和个股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结合年报业绩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受益于经济修复和政策支持,并且对政策相对敏感的领域;二是年报业绩超预期或环比明显改善的高景气领域;三是基本面面临拐点并逐渐触底回升的板块。

  冠脉支架破冰之后,人工关节、骨科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工作也顺利推进,相关中选产品均价从数万元下降至数千元,平均降价超80%。

邓恭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