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百年社火村:制造年味 留住乡愁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7 07:04:46

  中新社河南许昌2月1日电 题:百年社火村:制造年味 留住乡愁

  作者 王宇

  春节将至,在河南许昌建安区霍庄村,一辆辆满载社火道具的卡车从这里出发,驶向四面八方。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佳节的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多样,在多地流行。用于社火表演的道具制作,在霍庄村已经传承140余年。

  目前,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包括舞龙、舞狮、舞扇、旱船、高跷、戏服等30大类200多个品种,占中国长江以北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还销往英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53岁的村民陈俊甫从小就跟随父辈学习制作舞龙,他告诉中新社记者:“我家每天能制作出十条舞龙,以前如果能卖到国外一条就觉得很了不起,现在已不算啥了,早成了家常便饭。”

  一条完整的舞龙通常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长度在5米至20米之间。龙头是整条龙的重点,需要刻画得形象逼真、色彩鲜艳;龙身则 需要保持一定柔软度,以便于舞动;龙尾则是整条龙的平衡点,需要保持一定的稳

  “以前龙头都是用纸壳子制作,不但工艺复杂还特别重,现在换成玻璃纤维材质,轻巧了许多。”陈俊甫称,电子灯光和传感器等现代科技元素已被引入制作工艺,使道具在舞动时可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随着霍庄村社火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开始通过电商平台、文创产品扩大当地社火道具制作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个有着535户、2392人口的村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淘宝村”,有“年味制造村”之誉。

  “00后”村民霍云龙,大学毕业后回村创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家中为舞狮头粘眼睫毛,“我没专门学过做狮子的手艺,从小看爷爷做,看都看会了。”

  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北狮威武雄壮,通常会成对出现,南狮精致细腻,眼睛、嘴巴、耳朵都可以活动。

  霍云龙刚接到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订单,“听说马来西亚的舞狮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这可能与他们的制作技艺有关,不同地区可以互相学习,共同丰富这一传统文化”。

  30岁的霍帅兵从事戏服制作已8年。在他家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忙忙碌碌,注胶、定型、接底、上帮、修整,一整套流程下来,一双双崭新的戏靴制作完毕。

  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汉服热,让霍帅兵看到了新商机,两年前他开始涉足汉服生产。“汉服无论款式如何变化,一些关键特征始终贯穿其中。”霍帅兵说,目前他生产的汉服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内外。

  在霍帅兵的父亲霍军政看来,年轻一代的加入,为霍庄村社火产业带来新思路,也让霍庄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焕发出新活力。

  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钦认为,社火产品火爆的背后,其实是社火文化的回归,说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正在增强。

  “霍庄村制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乡愁。社火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人们找寻童年记忆,抚慰乡愁的‘落脚点’,这种情感因素很难磨灭。”杨海钦如是说。(完)

  但其实,在还没有互联网、小红书、抖音的年代,锦州烧烤就在全国出名。那时候,中央电视台、辽宁卫视、湖南卫视等关于烧烤的专题节目都会专门到锦州录制。2011年锦州烧烤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名叫“锦州烧烤”的店铺超过30000家。

  抛却兰茨贝尔吉斯极端民族主义的谎言不谈。起码,在此之后,中、乌最高领导人通电话,显示的就是中国与乌克兰建交31年以来,双方的关系已经是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哪怕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级,且俄罗斯与中国将巩固和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大变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某基础研究所所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各类项目来源不一,都有各自管理部门,比如科技部、基金委等。研究所对科学家所在的课题组只有保障义务和财务管理责任,但因为项目不是自己选的,所里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权力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同时也不对项目的缺失或对错负责。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一群军火商跑台湾,当然是为了卖武器。实际上在所有的商品当中,武器是利润最大的、最挣钱的,那么这么多美国的军火商跑台湾,就是为了薅台湾的羊毛。当然了,台湾当局在政治上、安全上全面投靠美国,所以需要向美国“交保护费”,那么这些军火商来到台湾,向台湾倾销武器,实际上是台湾当局向美国“交保护费”的一种方式。

  直到现在,每天依然有很多人联系他。有人请他转发寻亲启事,有人问怎么采血结果怎样比对,有人问他怎么寻找孩子,还有更多的人声称有了梅姨和被拐孩子的消息。这些陌生的电话,他几乎没有拒接过。

  据悉,在上海的隔离检疫期间,北京动物园专家团队将驻场全天24小时陪护,针对“丫丫”高龄、生活环境变化等特殊情况,精心做好饲养护理、健康监测和诊疗诊治等,陪伴“丫丫”度过一个月的隔离期,尽快适应回国生活。

郑佳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