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改扩建项目用地考古发掘汉至明清时期古墓71座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25 10:40:38

  中新社广州12月16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通报称,该院对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当前已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

  发掘的71座墓葬,包括晋南朝时期墓葬20座、唐宋时期墓葬14座、明清时期墓葬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南侧。记者当天下午在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仍在进行考古清理工作。

  据介绍,此次清理的古代遗迹绝大多数受现代建筑基础影响,保存状况一般。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现象。已清理的70多座古墓葬中,晋南朝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数量较多,部分规模较大 ,精心营造,设有长排水沟,但多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

  “此次发掘的古墓均为平民墓葬。”该考古项目领队张希告诉记者,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古城东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位于广州市“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是重点保护区域。这一带地势较高,周边有红花岗、竹丝岗、马棚岗、猫儿岗、象栏岗等山岗。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配合建设工程进行多次考古工作,清理各时期古墓葬、水井、灰坑、灰沟等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

  张希表示,本次考古发掘再次表明这一区域是广州古代先民重要的埋葬场所,为研究古代广州地区葬俗、广州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完)

  1992年至1993年,配合“八五”工程,窟前地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其中作为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也是中途停工的大型洞窟之一的第3窟,发现了北魏以降开凿石窟遗留下的未完工的岩基地面、唐代整理的窟前地面及修筑的台基、金代修建的殿堂建筑遗迹的夯土柱基等遗迹,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28日,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就《反胁迫工具法案》(ACI)达成一项临时协议。欧盟官网称,该法案旨在阻止第三国通过影响贸易或投资的措施对欧盟及其成员国进行经济胁迫。

  “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其实也是一种动力,这也算是外界对我的认可。因为确实留洋对后卫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方能够选择我,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认可,我应该有信心去接受这个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武汉纺织大学官网的学科建设栏目中包括双一流建设、博士点建设、硕士点建设、专业建设(一流专业),并无专科相关内容。

  不过,即将开启的这段WNBA征程对于杨力维依旧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毕竟,在后卫的位置上,杨力维能够参考的留洋经验实在太少了。

  声明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洪都拉斯自即日起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并停止与台湾的一切接触和官方联系。

黄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