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无理由退货,哪些情况不适用?

来源: 中文网
2024-06-09 16:42:16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容易因退货发生纠纷——

  七日无理由退货,哪些情况不适用(新闻看法)

  韩某在网店购买了50余件盲盒“福袋”商品,花费2万余元。随后,在完成线上“拆袋”,未收到货的情况下,韩某申请了“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家表示,韩某购买的商品为“福袋”类商品,店铺在商品详情介绍、消费者下单购买等过程中,均设置了明显的提示——“完成拆‘福袋’后,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根据活动规则,韩某已完成线上“拆袋”,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遭到商家拒绝后,韩某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

  “商家在商品销售页面已经对‘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进行明确提示,且消费者在购买前已表示明确知晓。”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庭长张连勇介绍,考虑到涉案商品的特殊性质,盲盒商品已线上“拆封”。在内容被知晓的情况下,其商品价值已实现,此时要求盲盒经营者接受无理由退货,必然会影响盲盒销售的常规状态,法院判决驳回了韩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自2018年建院以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网络消费领域案件23792件,其中涉 “七日无理由退货”消费纠纷案件679件,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梳理案件发现,对于‘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则适用范围引发的争议增加。”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介绍,对于盲盒等新类型商品,是否可以界定为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商品,成为争议焦点。同时,部分经营者对普通服饰、鞋类商品等非“不宜”退货商品,通过在销售页面标注“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随意扩大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对商品进行拆封查验且不影响商品完好,电子商务经营者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无理由退货制度的,人民法院不予以支持。实践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退货商品是否“完好”这一问题容易出现争议。部分经营者以电子产品拆封、家具进行过组装、鞋盒破损等情况影响商品价值为由,拒绝消费者的“七日无理由退货”申请,致使消费者权益受损。

  吕某在某公司经营的店铺购买一件羽绒服,在收到羽绒服同日向该公司提出退货申请,该公司以吕某退回的涉案羽绒服水洗标和扣子磨损、商品并非完好为由,拒绝了吕某“七日无理由退货”申请。

  “对退货商品是否完好这一待证事实,经营者和消费者容易陷入举证僵局,如何处理?”该案审理法官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吕某从收货到退货发出时间间隔仅17小时,涉案羽绒服被吕某长时间穿着或经过多次水洗而造成磨损的可能性较低,某公司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涉案羽绒服存在的磨损问题是由吕某造成,不应据此认定吕某退回的商品并非完好,法院判决支持原告退款退货的诉讼请求。

  因网络购物特点,消费者购物前无法切实了解商品特性,易出现冲动消费。部分消费者冲动购入商品后,即申请无理由退货甚至拒收,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部分消费者未能做到诚信消费,在对商品不满意时,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退货退款模式,存在试用后未保持商品完好而申请退货等滥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的现象,甚至抱有短期使用后退货退款、恶意申请“仅退款”的“薅羊毛”心态,侵害了经营者利益,背离了“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的初衷。

  “规范‘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适用标准、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审理相关案件中坚持的基本裁判导向。”赵瑞罡提示,消费者购物前应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充分了解“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平台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的适用条件,依法理性维权,同时,要诚信文明消费,不可滥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

  本报记者 魏哲哲

  从稳定市场预期看,要尽早明确各方面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政策明,则预期稳。助企纾困政策涉及多个方面,有必要在明确延续执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他各项相关政策,推进落地实施,更好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团队成员连续奋战48个小时没有合眼,高效精准控制月面采样分系统完成采样工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画上圆满的句号。

  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中,航天器类型多样、状态复杂,特别是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实验舱创新采用自主远距离导引的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故障入口多、处置时间紧、碰撞规避实施难。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是世界航天领域内公认的最复杂、最难攻关的技术之一。北京飞控团队开展快速交会对接、复杂构型大型航天器精密定轨预报及碰撞规避等技术研究,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近地快速交会对接的国家,为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提供坚实保障。

  (1)加快出台电商领域“一业一册”合规手册,形成本市平台企业合规制度体系,推动“6+4”场景化监管措施落地。加快制定并落实电商企业“一企一策”重点平台企业指导帮扶和市领导走访方案。

  眼下,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全国院线热映。同时,由《三体》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正在总台电视剧频道和央视频等平台热播。作为《流浪地球》和《三体》的原著作者,科幻作家刘慈欣如何看待这两部正在热映的国产科幻影视作品?科幻电影如何拥抱未来?今天的时空访问,总台记者独家采访科幻作家刘慈欣。

  这几天,外媒纷纷报道海外观众二刷《流浪地球2》的情景。“带着地球去流浪”的价值选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点亮了这个“人类从分裂走向团结、共同应对灾难”的恢弘故事。不仅如此,大到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的防御系统、群舰登月等奇观,小到电子军犬、“门框机器人”、外骨骼装甲等装置,并不是脱缰的臆想,而正是基于现实对未来的映射——如果没有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中国式科幻中的大量细节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真实可信的未来世界。

杨德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