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北京书博会将启 北京展区将全面呈现北京特色文化风貌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0 04:42:27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高凯)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幕,记者了解到,此番北京展区组织北京出版集团、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市属图书出版单位和重点网络出版服务企业共30余家单位代表北京参展。展区面积总计约350平方米,展出优秀出版物3800余册,围绕“深化文明互 鉴,合作共赢未来”,彰显首善标准、北

  在主题出版展台,北京展区将展出图书140种,如“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历史丛书”《现代化的中国选择》《毛泽东的党史观》《北京新跨越——百名记者讲述新时代北京故事》《我爱北京——2023全球青少年征文优秀作品集》等都将集中展示。

  获奖图书展台将呈展包括《云中记》《平安批》等4种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等6种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优秀出版物,《西海固笔记》《雪上之城——2022北京冬奥生态人文之旅》等12种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作品,《宝水》《北上》等4种入选或提名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以及《熊猫小四》《阿娜河畔》等13种入选中国好书年度榜单的图书。

  在版权输出展台,北京文化图书、文学类名家精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其他品种出版物分门别类,如今年4月在巴黎图书节发布的《潮北京》英、法、西、俄、阿文版同框亮相,“北大红楼”系列阿拉伯文版等主题类图书,“北京古建文化丛书”日文版、法文版等,《跑步穿过中关村》德、俄、法、韩、西班牙、意大利、埃及阿文版等,《北上》塞尔维亚文、阿拉伯文版,《平凡的世界》马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版,《穆斯林的葬礼》土耳其文、塞尔维亚文、俄文、韩文版,及《人生》俄、韩、英文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英文、意大利文版,《从紫禁城到故宫》日文、阿拉伯文版,《乡土中国》的马来文、阿拉伯文、哈萨克文版等社科类图书。

  北京“四个文化”板块主要展陈“北京文化书系”4种45册。该书系历时5年时间编纂,是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于2023年4月正式发布,由“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套丛书组成,是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北京文化内涵的大型系列丛书。

  古籍整理展台,主要展示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古籍”出版精品图书《北京古籍丛书》、《北京历史地图集》、《北海公园阅古楼<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石刻鉴赏总录》丛书等22种,中国书店的《王羲之法帖全集》《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等6种。其中《京津冀古地图集(国图卷)》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并且荣获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推荐一等奖。《北京史地风物书录全编》获2021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

  优秀传统文化板块,市属出版社关于京剧、非遗、中轴线等优秀的北京传统文化图书共70种集中展示,如《中国京剧传承人大讲坛》《京剧的魅力与时尚》《古代诗歌中的北京》《穿越北京中轴线》《中轴线与北京古河》《长江运河图卷》《雨燕飞越中轴线》等,其中包括多个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据介绍,北京展区在本次图博会上专设“出版融合区”,展示北京出版单位入选国家年度融合精品的优秀项目、科技融合、出版物数字化转化等精品融合成果,包括抖音集团“识典古籍”、中国音网—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图书馆、凯叔讲故事APP等。其中,“识典古籍”,是抖音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十余家机构合作,推出的“识典古籍”数字化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古籍数字化整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已上线5000余部古籍。“中国音网”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精品遴选计划”。目前,为海内外1000多所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中华民族音乐资源接入服务,在中国音网—民族音乐数字文献图书馆,将展示我国对外进行汉语教学最早的一套系统有声教材,即老舍先生于1926年参与录制编写的汉语留声机唱片教材《言语声片》,以及四大名旦老唱片等。(完)

  位于浙江德清新市古镇内一家腌货店里,老板娘罗敏接到了开年第一个大订单——来自杭州顾客的800份酱鸭礼盒,这是这家小店开年以来收到的最大惊喜。放下电话,铺子里的伙计们忙了起来,打包、分装,红红火火地开启了忙碌的2023年。

  为何出现这样反差的气候现象?沈阳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倩表示,今年的“三九”到目前为止,非但不冷,气温还较同期偏高。1月9至12日,辽宁省平均气温-3.2度,比常年同期偏高6.3度,甚至比常年“三九”期间的温度偏高了4.9度,可以说十分暖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3日电 (邢翀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3日电 由中国新闻社评选的“2022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13日在北京揭晓。十大新闻依次为:

  同治十一年(1872),清廷选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并于同年九月十五日举行帝后大婚,大婚所需物品繁多,瓷器更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务府档》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奉文赔补的‘十四份和九项花色’,共计10072件大婚礼用瓷完成。”大婚用瓷多以彩色为地,尤以黄色地彩绘瓷数量最多,有黄地蓝彩、黄地绿彩、黄地红彩、黄地多彩等,本次展出的大婚用瓷均为黄地粉彩。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好地释放我国媒体和东盟国家媒体的合作潜能,与东盟优势媒体搭建战略伙伴关系,互利互用,并将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分发优势结合起来,向东盟输出更多中国信息。此外,中国电视剧是深受东盟民众欢迎的文娱产品,抖音APP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借助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能更加紧密地建立与东盟民众的正向的文化联系。推动数字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中国和东盟数字合作的应有之意。

牛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