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2 12:19:39

  中新网3月27日电 自然资源部27日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 王伟在会上介绍了我国首次完成全国683个城市城区范围确定有关情况。

  王伟介绍,按照国务院要求,自2019年7月起,自然资源部联合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发挥对地观测技术优势和“两统一”职能优势,开展相关标准研究。自2020年4月起,选取107个城市,先后开展4轮标准试划论证,不断验证调校技术路线。2021年6月,形成并发布《城区范围确定规程》(TD/T1064-2021),确定了从空间范围上界定城市建成区的技术规范,填补了我国城市化标准统计区制度的空白。

  王伟进一步表示,在确立制度和技术规范基础上,2023年,我部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应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组织全国683个设市城市按照《规程》,全面开展了城区范围确定工作,形成我国第一版全国城市的城区范围矢量数据集,首次实现城市城区范围的空间化、定量化和精准化,为《纲要》和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体检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成果:

  二是城区实体地域。即标准统计区范围内的实际建设区域,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监测数据,解决城市化空间结构分析“分子”的标准化问题。每年利用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对城市实际建设区域变化情况持续监测,保持“一年一更新”。基于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国683个设市城市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实际建设区域)总面积为7.80万平方千米。

  王伟称,在此基础上,可对我国城市化国土空间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基于人口大数据的城区常住人口统计分析。目前,城区范围确定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监测、城市空间监测和体检评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等国土空间监测分析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了在“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履行“两统一”职能的数据基础,促进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则认为,大学具有文明教化、传播知识的社会职能,同时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部分银行在计息方式、还款方式上也对产品进行调整,突出灵活性和普惠性。记者了解到多数个人消费类贷款产品都为循环额度,随借随还,按天计息,这大大降低了贷款人的资金成本和还款压力。

  2020.09—2022.07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排查内容包括:对所属行政区内各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黄土地区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医院、厂矿、各类移民新村、新建小城镇进行全面排查;对高陡边坡、山区削坡填沟建设的居民聚集区、施工工地、临时工棚区及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排查;既要对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精细排查,更要注重发现新的隐患点,做到隐患点“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灾害再次发生。

  <strong>预计2023年进行大量投资</strong>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逐步探索建立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三大长江江豚保护策略。其中,人工饲养繁育旨在通过开展长江豚类繁殖生物学、生理生态学、生物声学及遗传学等基础生物学研究,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陈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