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来源: 慧聪网
2024-05-31 14:02:03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现场评论)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④

  种田不下地,施肥不费力。温室内的传感器,能“感知”空气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变化;水肥一体化设施管道曲折连绵,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精准作业……在福建福州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的场景令人眼前一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先进农业设施,瓜果粮蔬“吃得香”“长得旺”。

  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就要延展农业生产的时间与空间。走进福清市绿丰农业蔬菜基地,只见温室大棚有序分布,丘陵资源被充分利用。基地负责人介绍,发展设施农业,能种原来不能种的作物,还能错峰或反季节种植,最大限度利用了气候资源。近年来,福建累计建设设施农业240多万亩,扶持建设标准钢架温室大棚近40万亩。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各地探索在荒地和盐碱地等非耕地上建设设施大棚,发展无土栽培,可以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把良田搬进工厂、大棚,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有助于让“米袋子”“菜篮子”更充实。

  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品品质,必须依靠科技。如今,福建设施农业装备正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观察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内的果蔬作物,其生长用的光来自智能LED植物生长灯,其“土壤”是自主研发的营养液。得益于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攻关,植物栽培、装备、环境控制和智能管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研发取得进展,解决了蔬菜自动化采收难等问题,实现了植物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进一步提升质量效益。

  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在设施装备、技术研发、资金投入、规模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同时面临着绿色转型任务。进一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仍需在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向非耕地要面积、向立体要空间,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生产绿色循环,不断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块“我们种植未来”的巨幅展板,映照着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设施农业有潜力,科技创新增动力。建设科技装备强、竞争能力强的设施农业,必将促进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安全高效,助力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 记者)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5 版)

  春运,一头连着拼搏奋斗的他乡,一头连着亲情牵挂的故乡。年关将近,春运帷幕再次拉开,有的人,背上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有的人,坚守岗位对未来满怀期待。即使距离再远,家的方向依然清晰。一句“欢迎回家”,牵动着在外游子的心,在春运返乡的热闹氛围中,“流动的中国”充满温度与活力。

  据悉,本展览展期为1月18日至4月18日,期间南宁博物馆还将配套有研学折页、研学课堂、知识互动小程序等各类活动项目。(完)

  “记得刚入行那会儿都是小锅炉,构造简单,检验方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种高精尖的锅炉不断上马,设备越来越精密,参数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雪峰时常总结、研究所检设备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借鉴同行处理同类问题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普纳说,直到今天,太平洋岛国的人民每天依然得忍受核试验所遗留的长期影响。普纳强调,“我们绝对不能被他人的行动所误导,而导致我们面临另一场重大的核污染灾难。”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1月18日电 题:踏雪寻鱼 新疆福海冰上大拉网再现传统渔猎奇观

  “文明回响”板块,6档精品节目依次亮相。大型纪录片《长城之歌》寻找背后隐藏的中华文化奥秘;纪录片《扎什伦布》穿越悠悠岁月,揭开藏传佛教圣地的神秘面纱;人物纪录片《范扬的笔墨故事》通过画作走进大师的艺术人生;《中国地名大会》发掘地名背后深远的文化智慧;《中国考古大会》继续探源中华文明,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大型季播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以“医人、医典、医案、医方”为切入点,通过演播室科技+艺术创新形式,解读中医药文化延绵至今仍焕发生机的奥秘。

曾以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