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台湾舆论关注海峡论坛:增进交流 积累善意

来源: 慧聪网
2024-06-17 05:15:17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16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海峡论坛历经十六载,面对各种困难都从未间断,是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交流盛会。本届论坛的举办证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论坛的活动安排涉及基层、青年、文化、经济交流等,充分考虑台湾民众的需求,使两岸民众都能“有感”。期望民间能够继续加强理解,进而互相欣赏,积累有利于两岸关系正面发展的能量。

  台湾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台北市影音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委员李奇岳受访时指出,海峡论坛是两岸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伴随着论坛的举办,也常会推出便利台胞的重要举措,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李奇岳表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如果能够加强交流合作,不管是在旅游产业还是影视文化娱乐产业方面, 都能够实现强强联合,打造出更好的产品。他期望,两岸同胞能够常来常往,进一步增进民间交流,多一些善意与理解。两岸影视娱乐方面也可以再加强互动,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大陆演艺人员可以到台湾交流。

  台湾时事评论员李易修15日晚间在视频节目《中天辣晚报》中表示,海峡论坛的持续举办,突出了民间性、草根性的定位。民间交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对抗,在当前两岸形势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1月5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厦门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徐鸣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诚如德国市长协会(该协会有3000多市长会员)主席马库斯·乐为所说,《黄鹤楼》和《知音故事》是他担任市长协会主席以来看到的第一本来自中国的城市故事书,一个城市没有文化故事,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他说,从长远来说,德中城市双边关系的主旋律,应该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任机制。仅建立在经济合作上而没有文化的交流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

如忽视症状

  紧盯架子上的绣布,双手灵巧地走针……在南华县七彩彝绣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村民李国秀正专注刺绣。“小时候就会,平针、打籽针、乱针等针法都很熟练,来公司后,又学了很多。”已是车间主任的她带着70多名绣娘,赶制将销到沿海地区的绣品。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小说,诞生于1962年,老舍先生离世时,这部遗作尚未完全收尾。以《小井胡同》等京味儿戏闻名的著名编剧李龙云,在老舍先生去世后,改编和续写了这部作品,使其成为一部完整的戏剧剧本。

  国际传播不等于翻译,翻译不等于国际传播,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市文化国际传播不是简单地把原文翻译成外语,而是需要收集整理加工、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挖掘。

叶宝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