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6 07:19:11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 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吴玺重申,中方积极支持扩大中外人员往来,并且将继续为来华经商等人员提供便利,“我们理解各个国家采取合理的防疫措施,我们反对的是采取歧视性的做法或者是把疫情政治化。”

  数据显示,巴西2022年粮食作物收获面积为7320万公顷,比2021年增长6.8%。

  2016年1月,湖南省政协立足专门协商机构优势特点,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地方政协中率先提出“互联网+政协”思路。当年4月,“政协云”建设正式启动。2017年1月,政协云APP成功上线运行。

往出咳痰的!”

  “我是翁林宇,来自台北。第一次到大陆是1992年参加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活动,现在仍能回想起第一次到北京访问交流时的兴奋期待。”座谈会上,已迈入不惑之年的第一届台湾“小天使”翁林宇通过视频发来感言。

  在想尽办法解决溶洞地貌软地基问题后,工程团队又克服了诸多极限挑战。国内连廊跨度超过50米的建筑屈指可数,而广州无限极广场两栋主体建筑之间的无支柱空中连廊却长达87米,且连廊正下方就是广州地铁二号线,架装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为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项目组联合全国顶尖结构技术专家的力量,制定了最保险可靠的方案,使超长连廊得以一次性通过超限审查,并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施工标准实现顺利架装。外幕墙设计采用了凹凸变化的曲线造型,需要2.8万块铝板无缝拼接,对铝板材质和拼接精确度都提出极高要求,完全是挑战幕墙行业极限。历时近半年的反复试验,才克服3D异型次钢结构难题,研发出合格的幕墙铝板样品。为做到精确安装焊接,还专门研发了钢网架组装智能设备六轴桁架式机器人、异形铝板自动焊接智能机器人,引入测量放样机器人、3D激光扫描等精密仪器,终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蔡必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