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 交易趋理性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5-31 07:24:21

  本报记者 孙杰 潘福达

  既没上演宽幅震荡,也未触发临时停牌,相较此前30年期上市首日的火爆,20年期国债“首秀”虽依旧活跃,但整体行情显得有些波澜不惊——昨天,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上市交易。业内人士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交易行情“平淡”背后,正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体现。

  上市首秀价格波动趋稳

  本期债券在上交所的名称为“24特国02”(债券代码019744),面值100元。截至当日收盘,该债券全天最高价为100.895元,最低价为100.500元,收于100.590元,首日涨幅为0.59%。深交所方面,债券名称为“特国2402”(债券代码102268),最高价为100.850元,最低价99.916元,收于100.074元,全天微涨0.07%。

  回顾一周前,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在交易所上市时,盘中一度大涨25%,并两度触发临时停牌。不过,其行情很快出现大幅回调,一波“过山车”行情之后,30年期债券的价格走势趋稳。截至5月29日收盘,30年期国债在沪深市场的最新收盘价分别为101.096元、101.070元。

  “这显示出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极高热情和对这类资产的需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原因既包括市场对超长期国债的稀缺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积极评估,也存在少数投资者对国债的炒作和追捧。

  市场的过度反应会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他表示,随着市场对新发行国债的逐步适应和理性认识,交易行为将变得更加理性,价格波动也将趋于平稳。

  银行开售后额度“秒空”

  上市交易前,个人投资者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认购热情依旧不减。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于5月27日10时至15时30分面向个人客户销售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据悉,招商银行开售半小时内售罄。浙商银行开售10分钟内额度即告罄,追加一定额度后未到截止时间也提前售罄。

  “只要发国债投资者就得靠抢,而且每次都‘秒空’。”浙商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工作人员透露。以5月17日首期发放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例,该期国债一经发行就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半小时内北京地区额度售罄,多数人都是通过手机银行直接购买,增加额度后也很快售罄。

  为何投资者对超长期特别国债情有独钟?“很多用户认为利率未来可能还会下降,购买国债可以锁定一个长期稳定的利率。”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安全无忧”“具有较好流动性”是他们购买的理由。

  不同于储蓄型国债,30年期、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均为记账式国债,发行之后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像股票一样进行买卖。也就是说,即便是债券没有到期,持有者也可以通过交易所进行买卖。由于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还要注意风险。手机银行信息显示,招商银行、浙商银行“24特别国债02”风险等级分别为R3中风险、R2较低风险,招商银行仅限风险评级为A3及以上客户购买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

  个人投资需做好自身 评估

  今年财政部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分为20年、30年、50年三种。20年期、30年期已相继顺利首发,50年期的国债也将于6月14日首发。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超长期国债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普通人又该如何正确参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国家的信用背书,风险相对较低,同时能够提供较长期的固定收益。”田利辉表示,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个投资选项,特别是对于那些寻求长期稳定收益和低风险投资的投资者。

  然而,由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还需要考虑自身的资金流动性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他建议,普通人需要深入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特点,包括期限、收益率、流动性等,评估自身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资金安排。

  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劝和效果会逐渐显现,说不准,正是在中国的穿针引线之下,危机逐渐得到了平息。当然,西方别拆台就好。

  相比首制船,第二艘大型邮轮又“长大了”。总吨位增加了0.67万吨,总长加长了14.4米,客房数量增加了19间,达到2144间,能容纳5232人。针对船型和配置的变化,相关技术开发论证都要重新来,但有了首制船的经验,第二艘邮轮的设计建造周期反而压缩了半年。

  王莉说,更大的竞争压力来自附近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原本,北京的大部分公办园对入园资质有严格限定,一般须有京籍户口,但从去年开始,这所公办园下调了招生门槛,不仅没有户籍要求,甚至不再要求“四证”(务工就业证明、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居住证),“于是很多家长给我们交了报名费,最后又被公办园挖走了”。

  在疫情反复的2022年,中国造船的国际市场份额连续第13年稳居世界第一。从三大造船指标来看,中国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以修正总吨计,则分别占43.5%、49.8%和42.8%,同样保持全球领先。

  江南造船集团也意识到了产品结构问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青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前后,集团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需求做出战略调整,针对气体船这一潜在增量市场,开始研发建造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和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

  1978年后,中国船舶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设备进口等多种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按照“推船下海”的指示,在国内无路可走的中国船舶工业要去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问题是突破口在哪?

林孟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