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涌动“中文热”(记者手记)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8 02:19:23

  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匈牙利期间,曾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2023年春节前夕,该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按照中国风俗拜年,讲述在校学习中文12年的感受,表达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习近平主席对匈中双语学校的关心,极大鼓舞了同 学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情。

  “习近平主席复信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对我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代伊·苏珊娜自豪地对记者说,“虽然我们学校规模不大,跟中国相距遥远,但在两国民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的很多学生前往中国学习,今年又有10名学生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匈中双语学校目前有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00余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校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学生,中文发音都很标准。据匈中双语学校中方负责人王悦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一家兄弟姐妹都就读于匈中双语学校的情况不在少数。2023年曾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的宋智孝及其家人都是中文爱好者,她的哥哥和弟弟也曾在这所学校就读。

  匈中双语学校既是学习两国语言文化的平台,也是发展民间友好、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近年来,“中文热”在匈牙利不断升温。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成为该国的高考科目。匈中双语学校的发起人之一、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对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颇感欣慰。在他看来,鼓励两国民众学习对方语言,可以推动匈中友谊世代相传,这是两国人民的一致期待。“很多匈牙利年轻人从匈中双语学校毕业后到中国留学,也有华侨华人的孩子在这里毕业后进入匈牙利的大学读书。匈中两国青年从小就建立起真挚友谊和相互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匈牙利投资办厂,掌握中匈双语的人才越来越受欢迎。“我从7岁起就开始学习中文,已经学了10年。学习中文对我而言很重要,毕业后找工作,会中文是一个很大优势。”匈中双语学校十年级学生厄多斯·阿图尔告诉记者。

<strong>  民俗游走俏</strong>

  如何实现长期储备与流动性的平衡?业内人士介绍,商业养老金账户采取“双账户”管理模式,即锁定养老子账户和持续养老子账户,以满足不同年龄客户差异化养老资金储备需求。

  “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理解大家对家乡的思念,更理解回家迫切的心情,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我们苦点累点都没关系。”陈怡对记者说。

  9年过去,冯秀华感念至深:“退休金涨了,医保跟上了,就盼着总书记再来咱家看看。”

  春节临近,回台探亲的台农黄瑞宝在三天前又匆匆赶回福建省漳州市,“我每年除夕都在大陆过,两岸都是我的家。”

  出演《流浪地球2》的演员宁理说:“《流浪地球2》与《流浪地球》都在探讨家国、大小的取舍问题。地球在整个宇宙中非常渺小,但地球又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在面临巨大变革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族群的关系?‘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给出了非常中国式的回答。”在他看来,“流浪地球”系列赋予了本土科幻电影强烈的生命力。

吴维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