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基石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23 03:18:35

  【光明论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勉励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这封回信传递出党中央对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与深深期许,也更加坚定了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 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姚期智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在初心使命感召下,将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作为追求目标,持之以恒、竭力奋斗,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懈努力,勇当探路者和领路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人才基石。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理工农医类招生规模,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于2022年达到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同时,高水平人才显著增加,根据某科学数据与分析服务公司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23年中国内地有1275人次入选,所占比例从2018年的7.9%上升至17.9%。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领域走进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强烈。面向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保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为“题眼”,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实践标准,坚持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培养出支撑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人才,将是衡量我们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要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构建系统性、组织性、长效性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学科教育和人才后备规划,注重培育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识别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学生,通过早期介入和特别培养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推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构建多学科培养、项目制训练、多元化评价的育人体系。职业发展阶段,统筹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关系,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稳定的经费和项目支持,通过“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等方式,推动青年人才尽快成长为一流科技领军人才。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潜力,是迎战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拘一格选人才、各尽其能用人才。从科研最前沿、实践第一线发现和培育战略人才力量,深化对青年创新人才的托举培育,营造有利于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支持鼓励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根据国家发展紧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从0到1”的重大创新突破。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提升创新人才队伍开放合作水平,加速全球与全产业链高精尖人才集聚,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筑牢根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经典“活教材”。姚期智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正是将自己对国家的深沉眷恋、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熔铸在科技报国、守正创新的行动中,融汇在求真务实、默默奉献的实践中,凝聚在协力攻关、立德树人的故事中,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当前,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道德品质、价值理念、思想体系、历史逻辑和时代意义,给予广大科技工作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精神力量,引领大批英才持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坐标,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给养。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新时代科学家的科技报国故事,让科学家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因为距离,这部话剧要跨国线上排练。但话剧排练不同于普通的线上会议或讲座,取景、调度、灯光、音效、舞台效果和现场多媒体配合,整体都需要有效融合,即便是线下面对面,也很考验导演的临场指挥能力。何况,这一切要在线上完成,远在西班牙的导演和身在北京的演员们都觉得,这波操作特别有挑战性。

  一种梦想,承载期盼,辉映未来;

  近期,境外媒体纷纷关注到,北京等已渡过疫情高峰的中国城市,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消费活力涌现;道路上的卡车数量增长,国内航班数量上涨,出境航班预订量上升,影院人数增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并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起到明显提振作用。

  “无与伦比!”这是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在亲自见证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在国内外疫情复杂的严峻形势下,依然安全、创新地举办这场国际顶级赛事后,发自内心的赞美。

  近一段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管理部门高层连续发声,释放了2023年货币政策信号:“精准有力”、“着力支持扩大内需”、“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strong>最热岗位</strong>

李淑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