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国际交流合作最强音 外国嘉宾点赞第六届进博会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8 00:49:47

  “四叶草”奏响国际交流合作最强音

  ——外国嘉宾点赞第六届进博会

  ◎本报记者 李林旭

  每年进博会,国家综合展都是体验异域风情的必打卡点。今年,共有69个国家和三个国际组织亮相国家综合展,包括5个主宾国。

  “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进博会,塞尔 维亚感到非常自豪。”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总秘书处副秘书长达尼耶尔·尼科利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进博会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塞尔维亚达成了很多重要的合作。随着中塞自贸协定的签署,未来中塞合作的天地将更广阔。

  洪都拉斯也是今年的主宾国之一,其展馆紧邻中国国家馆。“感谢中国,我们在进博会感觉像在家一样。”洪都拉斯旅游部长亚迪拉·戈麦斯表示,她对中国国家馆展示的各方面成就印象深刻,进博会是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她很高兴能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洪都拉斯。

  “明年我们打算将伊朗国家馆面积扩大至少4倍。”伊朗中国贸易促进中心主席候赛因·加赫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进博会对伊朗非常重要,是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人员展示伊朗优势技术和特色产品的机会。

  “对日本企业来说,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交流和寻觅合作机会的平台。”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公使上野麻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进博会约有350家日本企业参展,希望明年更多日本企业能有机会参展。

  “我们希望进博会每年都能更上一层楼。”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尤德良表示,自首届进博会起,已有超过170家波兰企业参加进博会,涵盖食品、机械和科技等行业,他们期待通过进博会这样一个大平台,进一步深化波兰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

  每年进博会,企业都是最活跃的主角。今年,企业参展规模以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参展数量均创新高。互利共赢,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是参展商的共同心声。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愿意放弃中国市场机遇。”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辉瑞见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他们未来仍将坚定不移地植根中国市场。

  “没有过去几十年中国工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力拓的今天。”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参与进博会对于力拓来说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因为在这里能洞悉客户未来所需,是一个获取宝贵灵感的平台。

  “进博会是非常独特的,它是一个广泛的企业交流平台,有助于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进博会不仅为包括蔡司在内的跨国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

  “进博会就像一个窗口。”SGS中国区总裁郝金玉表示,进博会能让公司看到行业趋势在哪里,是公司作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卡赫中国首席财务官柯瑞霖认为,进博会不仅是卡赫新产品和新技术首发的平台,更是其链接上下游资源,了解中国市场消费者喜好的绝佳平台,中国高质量发展将会为卡赫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我明年百分百还会再来。我们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就会在哪里。”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桑切斯表示,他们此次已与中国合作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中国是美国农业出口最重要的市场,美国农户和出口商都热切盼望双方加强农业贸易合作。

  美国加州巴旦木协会高级贸易政策专家石耐劳是此次美国农业部参展代表团的一员。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来进博会设立展位。中国与美国的巴旦木贸易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是美国巴旦木出口的第三大市场,潜力巨大,进博会有望带动双方合作再上一层楼。

  11月22日,王雪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逃生过程时,仍然觉得胆战心惊。她所在的公司主要加工秋衣秋裤,二三十名员工大多是女性,平时,妇女们忙完家里的农活,便来厂里打零工。最近赶上疫情,加上这个季节的活不多,不少员工都没有去上班。

  郑洪将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宪法和监察法的交叉问题上,他的导师擅长宪法研究,教他从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等理论上研究监察委在宪法当中的定位,为他打下了理论基础。而在实践课上,他主要学习到了操作层面和流程的知识。

  那么关键追问来了,如果哈里斯在访菲行程中选择刻意打“台湾牌”打“南海牌”,这显然失信于对另一个全球大国的承诺,失信于对全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承诺。如果对一个大国刚作出的正式表态都可以轻易反言,那么这位副总统,又如何取信于区内其他国家呢?中美沟通渠道又何以能保持通畅呢?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只是带走了解情况,绝不会众目睽睽带走的,众目睽睽带走,至少是犯罪嫌疑人。”“李平康1991”也回复了这条评论,表示,“是这样的”。

  这是中国人用沉重的历史与牺牲得出的答案,不是龙应台一句轻飘飘的话能够推翻的。她又想用这些轻飘飘的东西挡在两岸之间,也太自不量力了。

  但中国企业出海仍需注意几点:首先,要做好精准定位,必须有一个精准定位的规划,而不仅仅只是为了知名度。否则,传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其次,要把中国国内的市场做牢固,如果不牢固则定位不会精准,传播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

节振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