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万吨运全球 内蒙古小城猫砂经济正夯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5-19 10:38:59

  中新社赤峰5月18日电 题:每日万吨运全球 内蒙古小城猫砂经济正夯

  作者 奥蓝

  “这是产品出口的最后一道关,之后打包 运往大连港。”每早6点,用半小时抽检3至5吨猫砂,是蒋志鹏雷打不动的日程。

  蒋志鹏在宁城县猫砂行业摸爬滚打15年,从车间工人一步步成长为质检部主任。得益于“它经济”蓬勃发展,猫砂产业在当地势头正劲。

  宁城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拥华北地区(国家级)膨润土大型矿田,膨润土保有资源量1641.5万吨,潜在矿产资源量20亿吨。当地公开资料显示,宁城县是中国最大的膨润土猫砂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国膨润土猫砂的三分之二,全球猫砂市场份额的20%,堪称“世界猫砂工厂”大本营。

  蒋志鹏所在的金龙膨润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是当地产量最大的猫砂生产企业。最近虽是生产淡季,但企业产量稳定在千余吨/天,其中一半出口。“旺季时满产得3500吨,打包工人近70名。”

  宁城县的猫砂加工企业共31家,这里车水马龙,厂房最高两层,膨润土原料像一座座小山,生产车间一直轰隆隆……每天,数以万吨的猫砂被运往全球各地。

  这些企业大多是起步于20年前的乡镇企业,初代猫砂企业家多数是本地乡民,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几乎每家都在做外贸,以前日韩和东南亚订单最多,近年来南美洲客户也不少。

  “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都有法宝。”王小立是一家猫砂生产企业的研发质检部主任,从业近10年的他,对各家企业的产品都了如指掌:有的品类特别多,有的专做代加工,有的致力于中高端市场。

  “我们主做高端猫砂出口,合作商遍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宁城县宠爱宠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胜告诉记者,中国企业的深耕让很多外国客户养成使用球形猫砂的习惯。

  “我们有专业的研发和品控团队。外国客户第一次来,总会惊叹于厂房规模和科技化水平。”该企业分管生产的常务副总经理宋志达说。

  除臭、无尘、吸水、成团……市场对猫砂的要求也是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动力。在这里,“提质增效、科技研发”是他们深以为然的生存秘籍,对市场的迅速响应也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国外顾客偏爱的咖啡味猫砂,方便宠物出游的轻质猫砂等,只要客户有需求,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生产线上。为节约膨润土资源,不少企业还在研发掺有植物的混合型猫砂。

  “时代在发展,我们跟父辈们的经营理念肯定不一样。”年轻的“猫砂二代”如今正挑起大梁,张勇胜是其中之一。

  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3年6月,宁城县成立猫砂协会,当地猫砂生产和商贸企业全部入会;同年12月,膨润土猫砂产品的团体行业标准出炉。不久前,“宁城猫砂”获批成为区域公用品牌。

  宁城县猫砂协会会长张文翰是当地众多“猫砂二代”的一员,今年5月底,由他负责、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猫砂工厂要投产试运营。

  “我觉得这里可以代表宁城最先进的生产力。”张文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越发展,投入越大,科技含量越高,车间里工人越少,这也是趋势。”(完)

  “会议释放继续落实好稳楼市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有助于提振房地产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就业和收入改善,稳楼市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信心回暖,楼市需求复苏向供给端传导,后续楼市需求有望加快恢复。

  最近这段时期,在各地各级医院里,各科室联合作战,共同构成了多道防线。这其中,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也就是ICU,就成为抢救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阵地。那么,ICU是如何运转的?奋战在ICU的医护工作者们是怎样减少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记者近日走进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记录下这些生死抢救的时刻。

  易俗社不断挖掘整理百余年来博大精深的戏曲文本,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排了大量现实题材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2020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根据同名京剧移植改编秦腔现代戏《党的女儿》;2021年,在秦腔现代戏《织梦人》中,我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饰演了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赵梦桃,打造“以劳模演劳模”;2022年是易俗社建社110周年,我们推出了眉户剧现代戏《滚烫的年华》、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秦腔历史剧《程婴救孤》等,同时出版了《中国戏曲典藏·百年易俗社》等10余部系列丛书、20余部剧目音像制品。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新强联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应该如何发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各地有哪些探索实践?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有关专家。

  瑟布来自罗马尼亚,博士毕业后曾在一家研究院工作,主攻高铁相关方向研究长达10年,其间曾为采购设备来中国出差。回忆起那时的场景,瑟布仍记忆犹新,“踏入中国的第一步,我就大受震撼,上海的发达程度远超想象,我当时就决定以后一定来要中国发展。”2005年,他毅然放弃家乡“铁饭碗”来到中国寻找商机。虽然一些朋友并不理解瑟布的决定,但他还是坚定地认为,只有在中国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

林正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