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债基收益率超10%?权威人士紧急提醒!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4 23:49:40

  权威人士提醒当心高位“接盘”风险。

  6月14日,50年期特别国债迎来首次发行。财政部当天招标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三期)(50年期),本期发行总额为350亿元,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后仅为2.53%,反映出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追捧。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了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近期发行的特别国债由于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机构、个人投资者热捧。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存款大量流向债市。Wind数据显示,1—5月债券型基金(下称“债基”)资产规模增加了4921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732亿元。 

  债券型基金“牛市”的背后,隐藏着不小的投资风险。业内专家分析,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备可持续性。长期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 

  债基拉长久期追求高收益?

  近期,人民银行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与居民购买特别国债公开发声,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部分国际投行如麦格理集团则提醒道,中国债券市场需要吸取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的教训,投资者大量持有长期美债,在利率方向和水平变化后会暴露出重大风险。 

  债基投资收益一方面来自持有债券期间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则来自债券价格变动产生的资本利得。据业内人士介绍,债券利率与价格负相关,利率走低,价格就会升高;持有债券的久期也会影响债基投资收益,简单来说,久期放大后,债券价格变动与债券利率变动的倍数关系也会放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久期实际上有倍数或杠杆效应。”举例来说,在利率同样下降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久期3年的债券价格会上涨3%,而久期8年的债券价格则会上涨8%。 

  受“资产荒”影响,近期一些机构投资者找不到收益较好的资产,尤其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更加凸显出债券基金的比价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多地依靠拉长债券久期来追求高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冒险”赚钱,博弈市场利率还会走低。 

  高位“接盘”暗藏风险

  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加剧了债券供求失衡,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效应;反过来,利率回升时也会有负反馈效应。为此,业内专家提醒,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

  回顾2019年至2020年间的债市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半年间下降了近80个基点,之后又在2020年5月至11月回升了80个基点左右。若投资者在利率低点也就是价格高位买入,持有到2020年11月卖出,半年将亏损6%左右,折算为年化收益率就亏损在10%以上。当时,债券基金也曾出现大面积亏损,投资者大幅赎回又加剧了市场的继续下行,并进一步放大亏损。

  综合来看,久期对债基投资收益的倍数效应是双向的。未来若债券利率回升,久期越长,债基产品资本利得收益也会成倍下降,风险相应加大。“对债基产品收益率数据要理性看待。”业内人士强调,通常市场宣传的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际收益率折算而成,是动态变化的。

  举例来说,若过去一月某债基产品净值由1元增长至1.01元,意味着该产品当月收益率为1%,折成年化收益率可高达12%。但对于债券基金来说,月度收益率1%已经属于高收益,很难指望每个月的收 益率都有此水平。即便后续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一年的实际收益率也远远达不到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反而是出现潜在亏损风险的概率在加大。

  张旭提醒,当前的债券市场和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之前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也许,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守护好“钱袋子”。

责任编辑:杨红卜

  【环球时报驻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岳林炜 青木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白云怡】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吕热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不会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根据中国政府提供的数据,在中国传播的两种变异毒株已经在欧洲国家出现。11日,瑞士宣布,不会对中国游客采取强制新冠病毒检测措施。而少数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的国家,正在担心中国对等措施的影响。

  13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安徽合肥开幕,王清宪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沪港科创合作如何再上新台阶?梁洁芹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创合作机制,在现有的沪港合作机制下,设立“沪港科创合作专班”,开展常态化的直接筹划、对话和沟通;深化两地高校科创合作,更好利用香港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上海高校的资源优势,推动更多沪港高校通过建立科创相关专业“双学位”项目的方式,让更多符合资格的内地大学生有机会到香港或海外的大学进修和交流,同时推动更多香港高校在上海建立科研中心。

  现场,李兢指出,碳基础设施建设即碳基建,其核心观点是发挥“碳”作为未来社会发展核心计量单位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碳相关要素聚集与流通的公共底层服务系统。“碳基础设施可以类比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人、车、物”等多要素提供了流通平台,同样,碳基础设施实现了碳数据、碳技术、碳资本的有机统合,为碳相关要素的聚集与流通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

  生活在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市拉各斯的居民克里斯蒂娜常来看横跨在海上的轻轨铁路——由中国土木承建的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项目。它是西非地区首条电气化轻轨,也是拉各斯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工程。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它看起来是那么帅气、那么现代化!”

  2023年1月—2025年12月(正常开放时间,不含夜场,遇有特殊情况,请关注景区相关公告)

赖伊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