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聚焦“双中心”建设 促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升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1 00:43:03

  中新网西安6月20日电(张一辰 宋宇航)“西安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科创资源富集。我们坚持以‘ 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为引领,全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来升20日

  当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聚力‘八个新突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2022年底,西安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全国第四个具有“双中心”定位的区域。

  谈及一年多来,西安“双中心”的建设推进情况时,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江霞表示,在“双中心”建设的引领带动下,全市“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由2022年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序列。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5万家、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2%,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介绍,西安市“双中心”建设55项目标任务均按时序进度顺利完成,目前新材料陕西实验室获批建设,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航空宇航智能制造实验室、未央区武德路创新街区进入试运营,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开工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企业320家次,贷款额14亿元(人民币,下同)。西安创新投资基金已累计注册36支市场化子基金,认缴规模223.48亿元。

  江霞表示,未来,西安将重点聚焦“双中心”实体化运行,强化校地融合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实施“一校一策”,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打造西部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推广“校招共用”引才模式,建设一批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在科研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完)

  就在1号坑的发掘刚刚结束时,其东南方向约三十米的地方又发现了一尊青铜人头像,仰面朝上,阴森冷峻。从这个头像开始,又一个长5.3米,宽2.2~2.3米,深1.4~1.68米的夯筑土坑出现了,坑内遗物远超1号坑的数量,共计1300件,其中735件为青铜器,一个更加庞大的青铜世界被倏然打开了。

  种种困惑与争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考古进程本身的未完成。孙华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人们其实是在“盲人摸象”:“1、2号坑有个致命的问题,它只是两个坑,是不全的,无法从整体上来考虑。”

  不过,一味要求企业自觉远离违法行为似乎过于理想化。“后续应该考虑如何将反垄断执法部门的监管平台和企业内部的合规系统打通,一旦发现企业有违法嫌疑,监管部门能立马收到信号。”孙晋说,目前国内在这方面打通的企业还不常见,是反垄断工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从电池放电到驱动电机,转化效率在95%以上。而汽油从燃烧到发动机将其转化成驱动力,即使在最理想工况下也只有40%,日常市区行驶工况的转化效率仅在10%~20%。同样的能量,电动机与内燃机相比,有4:1的优势。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整个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历任武汉钢铁公司烧结厂副厂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机电部副部长、经营计划部副部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期间兼任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2023年6月起任现职。(图片简历摘自<span>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网站</span>)

  回想今年早些时候,布林肯宣布计划访华之后,紧接着就爆出了所谓“中国间谍气球进入美国窃取军事情报”事件。此事在美国内沸沸扬扬,最终导致布林肯未能成行。此次造谣的时机和套路,何其相似。

刘盈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