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软糖”养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25 02:48:32

  ■本报记者 李晨琰

  缺钙、脱发、失眠、便秘……这些让人颇为苦恼的健康问题,现下仿佛都可以由“一颗糖”来解决。眼下,以软糖剂型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养生新时尚。

  在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功能性软糖”,随即跳出各种不同功效的产品,诸如叶黄素软糖、益生菌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烟酰胺美白软糖等,不少软糖还被制成小熊、星星等各种可爱的形状,看起来令人颇有食欲。

  相当一部分“保健零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眼下,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零食走向功能性,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757.7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7.9%。

  在年轻人中,每天像吃零食一样吃功能性软糖的为数不少。

  “软糖是常见零食,将营养素加入其中,升级换代成功能性零食,可能更符合时下的消费场景与消费需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伍佩英告诉记者,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追求高效率和即时享受,在养生上同样如此。相较于传统需要蒸、煮、炖、熬才能食用的养生食材,或制成胶囊、粉剂难以下咽的保健食品,年轻人更青睐看上去好看、吃上去美味的“功能性零食”。

  但是,面对品种日渐丰富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如何选?医生介绍,如果产品本身带有“蓝帽子”标签(即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那么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都相对有保证,作为膳食补充剂是合格的。“我国对保健食品监管十分严格,目前市场上带‘蓝帽子’的‘保健零食’不多,大多添加各种营养素的软糖、果冻、代餐等充其量只能称作功能性食品,而非保健食品。”伍佩英说,由于国内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因此功能性食品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分辨。

  似“糖”非“糖”,食用有规范

  功能性软糖走红后还催生出另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口感太佳,不少消费者真将其当“糖”吃。有网友直言,“不知不觉吃了一包,才发现是叶黄素。”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医生李莹杰告诉记者,门诊上常常接到患者关于各类保健品的咨询,但是功能性软糖在门诊上被问询的概率却极低,“不少人认为这就是种零食,吃多吃少都没关系”。

  实际情况是,这类被做成零食的功能性食品,在食用前必须查看成分表。“若消费者不考虑添加的营养素剂量而盲目食用,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就以维生素C为例,吃少了没效果,吃多了有毒副作用,因此即使是软糖,也并非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李莹杰说。

  此外,也并非所有营养素都适合制成软糖剂型。以时下不少人青睐的益生菌为例,目前市场上有粉剂、液体、胶囊型、软糖剂型等。 “益生菌如果是液体状的,则必须在冷藏环境下储存,才能保证活菌数损失最少。”李莹杰说,制成软糖剂型或胶囊型的益生菌虽然保存和运输相对方便,但其含菌数量能否满足人体所需值得商榷。因此,针对不同营养素,选对剂型同样很重要。

  还有不少消费者倾向于“海外购”。医生提醒,各国保健食品上市标准不同,适合外国人体质的未必适合国人。更需指出一点是,保健品仅能当作膳食补充剂,绝不可替代药品,如有身体不适还需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避免跟风,服用前宜请医生把关

  除软糖外,目前被赋予保健功能的食品还有果冻、代餐等,这类功能性食品的销售渠道大多在线上,往往借助购物平台上的网络主播,为产品推广和带货。有医生注意到,不少消费者购买功能性食品,是出于健康、体重、形象等方面的焦虑,但他们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更容易跟风尝试。

  面对缺了一张“处方签”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更应该明确,自己是否需要补充营养素?该补充哪些营养素?又该补到什么程度?“保健品虽非药品但也不能随意吃,营养素含量不达标无法起效,超量摄入则无益身体健康。”李莹杰说,食用功能性食品前,最好还是请医生把把关。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披着保健品功效的真零食,也有暗藏药品功效的‘假零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智平认为,市场多样化值得鼓励,但普通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群,有时会因为一个广告就被“种草”,点开链接就购买。因此功能性食品不仅在上市前需要被监管,上市后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

  葛树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加快实现“两个转变”,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新财经)

  林武: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作为全国常住、户籍人口“双过亿”省份,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七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进一步挖掘释放内需潜力,全力稳大盘挑大梁。

  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案

  检察机关在启动涉案企业合规工作中,主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稳妥在涉案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开展合规工作。因企施策,找准方向,标本兼治,为企业量身定制“安全生产+财税管理”专项合规组合推进路径。积极稳妥探索合规准备工作前移,在“重罪”案件中开展合规改革,坚持量化评估、科学验收,确保企业“真合规”“真整改”。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政治监督,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找到落实落细的有效载体和抓手。要不断丰富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方式手段,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措施制度,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委监委职责科学地具体地结合起来,找准靶向、瞄准靶心,推动政治监督落实到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效果上。

  <strong>多举措促消费</strong>

孙依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