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从一碗拉面,看习近平“最大的心愿”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0 19:57:35

  “一碗拉面多少钱?”

  “多大的碗?”

  6月18日下午,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他走进食堂察看学生就餐条件,关于孩子们吃得怎么样,习近平问得很细。

  “一定要注意卫生,首先是采购,一定要是合格的、没有问题的、安全的,然后储藏的过程、制作的过程,都要注意卫生,在这个基础上饭菜可口,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健康。”

  习近平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

  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成才,始终牵动着习近平的心。在地方考察中,孩子们吃得好不好,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

  2019年4月,在重庆考察期间,沿着蜿蜒的山路,习近平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小学。

  在那里,他特别走进了师生食堂,仔细察看餐厅和后厨、查阅菜谱、翻看食堂潲水处理登记记录表、浏览学校食堂公示栏,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我想起咱们开始扶贫的时候,推行每个孩子保证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现在每顿标准涨到了6块钱,比当初丰富多了。”

  “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让家长们放心。”

  一言一语,事无巨细。

  这些年,每每走进农家和校园,孩子的营养和健康都是习近平关心的事。

  在陕西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他关切“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在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家中,他询问“孩子在哪里上学”“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在陕西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食堂,他叮嘱学校要清洁好餐具、做好学生的每一顿营养餐……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从“小眼镜”到“小胖墩”,从体育课到“小饭盒”,孩子们的这些“小事”,一直都是习近平心中的大事。

  国家进步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少年儿童如何才能“胜于蓝”?习近平的答案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地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习近平“最大的心愿”,事关中国未来。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 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南平市制定了《南平市丰产毛竹林定向培育技术》,大力推广丰产竹林培育技术措施;支持竹产区竹山机耕道、喷灌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回收招标等形式流转竹山,激发竹山经营活力;坚持可持续经营模式,紧贴“以竹代塑”市场新趋势,大力开展竹林FSC森林认证,提升竹林质量,为竹产品拓展欧美市场争取“通行证”。2021年,南平市实现竹产业总产值400.9亿元,居福建省第一位。

  盐城人大多爱看淮剧。淮剧发源于江苏盐城里下河一带以及淮安市,至今仍流行于江苏、上海以及安徽部分地区。江苏很多市、县都有自己的淮剧团。别看盐城市淮剧团只是一个基层剧团,身上的“光环”可不少——曾9次携新剧进京,也曾远赴欧洲进行交流演出,获得的各种奖牌奖杯多不胜数。

  他对学生的严谨让一些贪图舒服的学生“望风而逃”。对学生的论文,他最反复询问的一句话是——“这个数据你做了多少次,是否经过反复的验证”?很多时候,他的追问让学生冒汗。

  忠诚担当、甘于奉献,虽然身处特殊环境、面对特殊对象,但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牢记初心使命,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入警誓言。

  清扫、打磨、喷涂……这些传统建筑行业充满粉尘的场景,在碧桂园汕头金平项目成为历史。通过6款运输及上料机器人、5款集中工作站开展多机协同装修施工作业,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制造的多款建筑机器人开启了中国智能建造的生态实践。

  “记得我们去的那一年,正好赶上藏族的传统节日——香浪节。队员们顾不上过节,三点一线奔走于山坡、学校和医务室之间,为每一个孩子建立起健康档案,为孤儿学校建了专门的网站,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和帮助这所学校。”周浩回忆。

傅思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