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14 03:25:30

  相关成果于近 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仅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更影响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即不同物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通常是同步演化。然而,大规模灭绝事件却可能打破这种同步性,导致两者脱耦。

  宋海军团队开发一种名为DeepMorph的自动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99个属、六个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了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大部分门类,包含菊石类、腕足动物、介形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经历了对复杂和装饰性形态的选择性灭绝,那些大型、复杂和强烈纹饰的形态类型灭绝更严重;而牙形动物则没有表现出形态选择性灭绝的迹象。

  研究还发现,菊石类、腕足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牙形石六个海洋生物类群在经历灭绝事件时,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演变模式。这种灭绝的选择性和强度可能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影响所致,反映出不同演化枝和形态类型对环境耐受阈值的差异。

  刚过“丈河村”的牌楼,传统晋东南民居群让人眼前一亮。沿大路左侧直走第三家,便是“喜胜客栈”,门口的灯笼中间,“厚德居”三字高悬。进入其中,一个中式院落展现在眼前,红柱木雕连廊将东西两层楼连接,院角的竹子生机盎然。走进民宿内,挑高5米多的房间还保留着原来的实木房梁,民宿里的柜子、床,清一色都是实木家具。看着新,其实都是“旧东西”。驻村第一书记郭志强介绍:“为了保持视觉统一,墙上的灰砖,都是用旧砖重新贴上去的;为了‘修旧如旧’,连地面凹凸不平的石砖,都是在市场收回来重新铺设的。”

  “说实话,本来两岸就是同根同源的,所以很多过年习俗,在台湾都有保留下来。”聊到台湾过年的习俗,北京台资企业协会青年会副会长郑博宇首先说到。

  春运期间,崇左南高铁线路车间的线路工们需要在周期检查的基础上加密设备检查,大家比平时更忙了。

  毫米波人体检查设备:

  谈及这些年大陆的变化,光大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办公室副主任黄柏翔说,首先是硬体的快速变化。“互联网更发达”“交通更便利”……生活上的便利给在大陆发展的台青们了深刻的印象。

  外人看来,巡线工作十分艰苦。“一条有32级塔的线路,天气好的情况下起码也要走一个礼拜到10天。”邓一强告诉记者。他曾被公司调到管理岗位,可到新岗位工作还不满1年,又请求回到巡线班。“爬山累是累,但累得比较舒服,用电的客户、老百姓说了句好听的话,我们心里就高兴了。”

杨桂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