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感受邯郸文化:“胡服骑射”话创新

来源: 未来网
2024-06-03 20:21:08

  中新网邯郸6月2日电 (艾广德 王天译)邯森(Syed Ali Hassan)、苏曼(Shakeel Suman)、穆贝德(Ubaid Muhammad)和阿伟(Afzal Muhammad Asyab)来自巴基斯坦,目前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近日,4人相约逛古城、穿战国袍,与千年古城邯郸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唯一一个3000年来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7年前,邯森来到河北工程大学攻读本科,他深深地被邯郸这座古城吸引,本科毕业后决定继续留在这里读研。

  邯森和三个学弟学妹游览的第一站,是位于丛台公园的“武灵丛台”。“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武灵丛台”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称“武灵丛台”。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然而历经战乱和岁月沧桑,丛台的原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现所见的丛台是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此后又进行过多次重修。虽然现在的“武灵丛台”只剩下一个台子,但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雄伟和气势。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邯郸有个成语叫‘胡服骑射’,说的就是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创新。”邯森向学弟学妹娓娓道来。“战国前期,赵国在七雄中国力不强,赵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穿窄衣,能征善战,赵武灵王就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从丛台公园出来,顺着中华大街向西走,就来到回车巷。“别看这条小巷不长,它可大有来头,它叫回车巷。”邯森一边走一边讲解道:“相传战国时,赵国有个文官叫蔺相如,因立了大功,被尊为上卿,官职在当时的武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二人每次在街上相遇,蔺相如都主动回车退避。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后来才知道蔺相如是以国事为重。廉颇知道后,惭愧不已,于是身负荆杖至相府请罪。此后,这文武二臣齐心合力,辅佐赵王,赵国就逐渐强盛起来。邯郸有个成语叫‘负荆请罪’,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走进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家传统服饰店,苏曼惊喜不已,“这里面的衣服好漂亮!”

  “这是传统服饰馆。这个叫战国袍,现在可火了,很多人都 专门来这儿穿战国袍拍照呢!”邯森说

  战国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种服饰,是当时贵族、士人等阶层的主要服饰之一,突出特点是袖口宽大、剪裁修身,宽大的袖口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修身的剪裁则能展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战国袍的颜色非常鲜艳,还常常配有华丽的刺绣和饰品,以及精良的腰带,这些装饰品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和奢华感。

  身穿战国袍走在大街上的感觉令苏曼陶醉,“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公主,我要穿着它去拍照打卡!还要传回国,让他们看看多漂亮!”(完)

  不同城市的调薪数据显示,2022年各类型城市的调薪幅度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整体上看,2022年一线城市调薪幅度仍高于非一线城市。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当前,要聚焦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继续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日益丰盈。特别是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快补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块短板,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法治教育,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滋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同时,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倾斜,建设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广大农民提供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服务。

  在全球地震活动特点上,一是全球7.0级及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未发生8.0级以上地震,全球发生7.0级以上地震7次,显著低于1900年以来年均频次(20次),为 1900 年以来最低水平。二是空间分布相对集中。2022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地震带西段。(完)

  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依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加快推动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实施,发挥已经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空间管控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吃地道风味”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商业地产迅速发展带来的餐饮高度工业化和连锁化的当下,大众开始寻求更具个性化、更有特色的不一样的口味。在小红书上,“地道风味”相关的笔记发布同比前一年增长227%,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吃当地人爱吃的,以此来感受最地道的风土人情。

简宇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