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房天下
2024-06-15 09:33:21

  中新网金华6月6日电 (钱晨菲)“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 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向着新征程进发!

  从业绩增速看,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测算,消费服务、信息科技、医疗保健有望成为2023年全年业绩增速最高的三个大类行业,其中消费服务全年业绩增速有望超过20%。

  在冯晓梅所在的医院,尽管收治病人的压力不见缓解,但流程正慢慢理顺,趋于稳定,医院也在努力把有医疗需求的这些人都收治进来。由于各级医院都在扩充病床,转诊情况也比半个月前有所好转。

  培养人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浓厚氛围。重庆市商务委、重庆高新区等推动举办重庆市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经过初赛后,共240支队伍入围复赛,参赛队伍使用跨境电商真实账号,在平台上与全球买家客户进行2个月的交易,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了跨境电商运营技能。

  猪肝维生素A含量为4972微克RAE/天,含量非常丰富。

  自2003年起,参加世界大学生冬、夏季运动会的运动员选拔、组队、派出和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给教育部主管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负责。

陈正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