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持续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4 08:28:28

  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全球人权治理与全球化问题息息相关。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亮指出,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气候危机加剧、公共卫生危机蔓延,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依然持续,这让全球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也表示,一方面,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导致大量新问题产生;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将人权政治化,将其作为实现地缘政治战略的工具,大搞点名羞辱污名化,滥用单边强制措施等,颠覆了全球人权治理的公正性基础。

  “当下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仍有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甚至重塑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对全球人权治理构成‘实践’挑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肖武同时指出,一些国家长期在人权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将自身人权理念奉为“绝对真理”,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全球人权治理造成“理念”冲击。

  中国始终积极参 与全球人权治理

  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郑亮分析称,历史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命运和经历。现如今,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生存权发展权等各项基本人权保障上又有着共同要求,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理念和主张。因此,中国可以贡献力量,推动世界繁荣进步。

  谈及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理念,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指出,中国坚持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坚持以安全呵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中国还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全球人权治理明确了方向。“中国始终是全球人权治理的推动者、建设者。”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不仅是对世界上存在的各种人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全球问题治理的重要原则的认同。”常健指出,中国在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过程中,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以身作则认真履行人权条约义务,而且支持联合国人权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副会长王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罪名的设立背景很特殊,1997年,提交到全国人大审议的刑法修订案草案中,并没有高利转贷罪。但在两会讨论期间,有来自银行界的人大代表主张增设这项罪名。他们的理由是,在贷款发放后,很多申贷人没有将其用于申请时所称的用途,而是高利转贷他人,吃利息差。

  习近平强调,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

  《中国新闻周刊》从相关通报看,涉及此类问题的公职人员覆盖面非常广,既有党委、政府官员,也有银行高层、国企高管等;既有省公安厅副厅长,也有基层干部。他们不仅因此丢了公职,还锒铛入狱。

  这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两位“70后”省级党委副书记,他们都是中央候补委员,分别是湖北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生于1971年5月),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时光辉(生于1970年1月)。

  8月16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地产”)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通告书》。

  即便如此,仍然有金融机构负责人出于和公职人员存在利益交换等原因,扮演起“内鬼”角色,违法放贷,帮助公职人员顺利通过高利转贷牟利。

苏美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