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金银细工:千锤百炼的“指尖绝活”

来源: 直播吧
2024-05-27 10:04:29

  中新网运城5月26日电 题:稷山金银细工:千锤百炼的“指尖绝活”

  作者 高雨晴 杨佩佩

  金、银、铜为料,锻打、镂刻、镶嵌皆精,制作出千般饰物、万种器皿。金银细工,这门千锤百炼的“指尖绝活”,至今已流传数千年。

  近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地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近距离感受錾尖下的流光溢彩。

  在该中心一间展厅内,一件件金银器物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驻足观赏和购买。他们还不时用手机拍摄,记录这门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

  “金银作为贵重金属,其加工技艺要求极高。在参观过程中,我目睹了匠人们如何将金银原料经过熔炼、锤打、拉伸、焊接等多道工序,最终制作成精美的金银饰品。”加拿大红枫林传 媒集团总编辑姚风明表示,这些饰品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工艺精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用心。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商周,是从传统青铜器浇铸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的金属手工技艺。因采用材料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加工后的作品可薄至蝉翼、细至毫发。

  稷山县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位于稷山县坞堆村,前身为“兴业堂”银楼,致力于金、银、铜器的加工与制作。2014年,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述中心成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保护中心。王杰忠和妻子马星媛分别为该项技艺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

  “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敲敲打打的环境中,大学毕业后就跟爸妈从事这门事业。”34岁的王晨出生于金银器制作世家,受父母影响,自幼便对这项技艺耳濡目染。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工序复杂,制作一件金银细工作品极为耗时,短则一星期,长则需要数月。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内,王晨埋头俯身,紧握錾刀,目不转睛,刀起锤落,方寸之间,每天要敲击上万次。王晨说,虽过程枯燥,伴随身体疼痛,“但当一件件产品做好后,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传统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需经过下料、拉伸、焊接、錾刻、鎏金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同样造型、同样做法、同一个人制作的产品,在外形上都有细微差别。

  “这项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技术掌握全靠经验。”王晨介绍,比如在熔炼过程中,掌握火候全凭师傅们肉眼观看,凭经验掌握,这种熔炼技术依靠工匠们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在父亲王杰忠的指导下,王晨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越来越娴熟。2023年,他被评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所制作的金银器大多为银壶、茶具等,实用性较强。

  与父亲的传统经营模式不同,王晨一直致力于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作为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更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以此宣传金银细工,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千年技艺。”通过网络,一件件精美的手工金银器,从这座晋南小村庄,“飞”向大江南北。

  “坚持守正创新,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接受更多新工艺、新技术,让这门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王晨如是说。(完)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城市烟火气的回归,越来越多上海人在准备自己的‘年夜饭’中忙忙碌碌,那热热闹闹的景象也是一种独特的海派年味,这一点你可以在上海传统文化地标中感受到十足的人气。”他说。

  为了营造更加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还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发力。节目利用5G传输技术邀请全国网友“云出题”,实时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地名罗盘”这一视觉符号贯穿各个环节,让场内场外进行有效连接,打造满满的仪式感。

  据报道,财务省19日公布的2022年贸易统计初值(以通关为准)显示,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9.97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这是有可比数据的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额,大幅超过2014年创下的12.8161万亿日元纪录。

  主题展览方面,“兔年话兔”主题图文展将带领观众领略兔文化的魅力,打卡兔年科技事件和属兔科学家,寻找兔年记忆。“与自然同行,护万物共生”主题即时展览将通过活动为观众讲述雪豹、大熊猫、朱鹮、长江江豚、苔藓等五类代表生物的生存故事,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理念、相关政策与预期成果。《遇见未来》科技-文化-艺术-教育融合主题展设置展项18组,公众将从“遇见”中出发、探索、破困、畅游,感受着“未来”生活中记忆、情感、文化、生态的共情线索,以充分感受科学技术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作为陪伴观众多年的文化综艺IP,《中国地名大会》持续挖掘地名内里的文化精髓,为观众输出了一个个颇具新意的地名知识。第三季节目在内容、赛制、技术等呈现方式进行多维创新,透过不断打开的创作视角,吸引观众主动触摸地名所凝结的悠长文化脉络。

  5年后,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竣工,成为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中转枢纽站。又过了4年,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为第5座南极考察站破土奠基。

童毓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