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逛博物馆的青少年 在触摸中感受历史魅力

来源: 杭州网
2024-06-21 06:12:57

  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让展览和青少年的交互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在中国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中,孩子们可以站在现场复原的康熙时期的沙飞船船头,观看古代运河360度的环幕视频,仿佛走进了运河两岸的生活。类似这样将现代技术融入展览的设计,在今天很多博物馆都能找到,不同历史时代的信息和不同地域的文明痕迹被更加立体地展示在青少年眼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变得触手可及。

  此外,很多博物馆还用心策划设计了专门给孩子看的展览。从2015年开始,首都博物馆先后举办了3期“读城”主题展览,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到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再到探秘北京中轴线。在参观的过程中,北京的中小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还感受到深厚广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系列的展览中,青少年不再只是接受教育的普通观众,还成为展览的参与者,他们的问题、发现、创意都被融入展览的设计制作当中。

  我担任执行馆长的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主要展示中国大运河这项世界文化遗产在北京的情况,为了能让青少年群体通过对大运河的学习,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我们设计策划了很多社教活动。比如,“我来啦·大运河”线上打卡学习营,就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大运河沿线的中小学生,每天利用15分钟的时间,走进一座运河城市,通过当地讲解 老师的分享,去感受千年运河在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成就。

  2022年和2023年的中秋节,我们还策划了大运河民乐诗词赏析会的活动,从日落到月升,从南方到北方,以大运河为主题,让青少年通过传统民乐的旋律,在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当中,聆听千里运河的千年乐章。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不仅欣赏到运河沿岸不同城市的特色民乐,还通过诗词的赏析,对大运河的开凿、建设和使用情况有了更多了解,感受到中国大运河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和展览策划,可以打破馆舍空间的局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利用好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让青少年充分感受文明的魅力。一方面,随着教育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推动,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学校不仅把课堂搬到了博物馆,还把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当中。比如,北京不少学校把北京中轴线作为项目式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在学校里举办中轴线的主题展览和讲座,编排策划中轴线主题的舞台剧等,让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校园里也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与不同领域的结合,博物馆教育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比如,近年来,高质量、有特色的博物馆主题童书不断涌现。2019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原创少儿历史普及绘本《五千年良渚王国》,就受到了很多小读者的欢迎。

  今年11月初,我在一家图书馆和孩子们分享了几幅中国传世名画的故事,结束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之所以要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寻找和发现中国古人的记忆和智慧,并不是学习新东西,而是在唤醒,有些色彩早已经镌刻在我们的骨头上,有些旋律也早已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在远处,就在你我的身边。

  夜幕降临,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里一组组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花灯亮起,吸引了不少市民赏灯观景。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收拾好自己的备品,迈着坚实的脚步,与旅客一同走向出站口,慢慢消失在人群中,承载着幸福和希望奔向自己幸福的小家,期待着与家人的欢聚时刻。(完)

  “还记得2021年年底时,酒店出现了年夜饭包厢退定的情况,慢慢回暖后,客人又开始陆续预定进来。”徐英说,连日来,店里的线上配送订单量也不断增加,酒店正积极备货,增加工作人员,不断提高销量。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5/2687082288.jpg" alt="" />

春节想和“猴哥”嬉戏吗?

  未来一周,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较好,其中,26日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区域中北部有轻度霾,局地中度霾。

刘纯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