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算数总是马虎出错?专家出招

来源: 快科技
2024-06-02 13:48:32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韦香惠)“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孩子学习和做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许多家长称之为孩子马虎。

  “马虎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但是这么普遍的现象却从未被科学对待过。” 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表示,马虎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反映了孩子在大脑中构建的学习系统出现了问题。

  5月31日,中国新闻网走进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小学,开展“少年不烦恼”——“六一”儿童节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宋少卫详细分析了马虎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解决。

  宋少卫提出“积极学习系统理论”,认为 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自发形成的学习操作系统,由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和程序定制五个模块构成,是学习知识、技能和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底层支撑载体。

  宋少卫表示,这套系统的机构就像电脑操作系统一样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大脑中,支持学生完成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通过识别关键信息、建构知识库以及做出价值决策,从而更高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例如,字母b和d分不清,数字6会看成9,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识别与驱动机制。“小学一、二年级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区分形近字或者字符,但有些家长不会放在心上,当成孩子没看清或者没细看就忽略过去,导致孩子的大脑系统里对于这部分信息识别不够清晰。”

  宋少卫表示,识别与驱动需要形成闭环,才能够处理这类问题。他向在座的同学提出建议,如果数学经常出粗心马虎,平时可以做一些读题训练,如果读的时候不顺畅,就说明大脑里的系统已经开始报错,对于这些信息就要加强注意力训练。

  在马虎的问题上,宋少卫特别指出“价值观偏差型马虎”。这类学生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努力程度或能力水平上有欠缺,而是把马虎当作好用的挡箭牌。

  对于有这种情况,宋少卫表示,只有改变学生内心对马虎的价值判断,认识到马虎是能力差、不用功,学生才会真正愿意改变,接受提高信息识别、逻辑加工等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来努力消除马虎。

  在宋少卫看来,学习出现问题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建立学习系统的思维,从而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实现理想的学习成绩。(完)

  “刚到太原时,正是初冬时分。乘车沿着汾河一路向北,金黄的银杏树叶随风飘落,一座座大桥飞跨两岸,美得好像走进了一幅画中。”初到太原,英国人瑞思·泰瑞尔就对汾河印象深刻。3年前,他来到位于汾河西畔的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外国语学院的一名教师,他对太原的了解也从汾河开始。

  ●开展健康宣传

  骆翼云在一次点映场看电影时,旁边坐着一个看上去二年级左右的小学生,“全程炯炯有神地盯着屏幕”。

  “开学伊始,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让他们有一种回归的感觉,告诉学生,学校不仅是他们学业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身体和心灵可以停靠的港湾。”佟萌说道。

  12日,2023年全国台联第29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内蒙古分营(西线)的行程进入最后一天。当日下午闭营之后,20余名台胞青年将陆续离开内蒙古。在过去的一周中,他们不仅领略北疆风光、感受民俗生活,还在当地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2 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及“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一中一台”与“两个中国”。

孙应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